談話間,李言也跟著葉瀾心到了她的診室。
李言走進門看了看,這間診室有著十多個平方,只是做一間診室,十分寬敞。
內里層高不低,窗戶開的極大,整個診室給人一種開闊明亮的大氣感。
這種建筑風格,李言一看就知道是毛熊援建的。
前幾年毛熊援建的力度很大,但李言知道,這都是抗美援朝的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硬生生打出來的。
這時候,葉瀾心提了一把椅子,放在她旁邊的問診桌邊上,接著朝李言說道:
“現(xiàn)在暫時沒有患者,你剛才救人估計也挺耗費心神的,先坐這歇會兒,我也寫寫醫(yī)案。”
按理說,如葉瀾心所言,搶救病人是一件十分耗費心神與體力的事情。
但李言卻沒感覺到累,這可能是他激活系統(tǒng)所帶來的隱形福利。
剛剛一陣忙活,李言還沒有使用過系統(tǒng),就連剛才的道醫(yī)十二把半鎖,都是他前世學習的。
現(xiàn)在他也正想試試系統(tǒng)的功能,所以在見到葉瀾心伏案開始寫起病案之后,他也沒有打擾,在腦海中呼出了系統(tǒng)。
李言的眼前映出一道只有他能看到的面板,此刻面板上還有一條消息。
【叮,宿主妙手回春,獲得學習空間使用時長一個月,儲物空間容積加一立方?!?/p>
李言在剛才并沒有聽到提示音,估摸著剛才系統(tǒng)是見著他在治病救人,害怕影響到他,所以就屏蔽了聲音,這一點倒是挺通人性的。
李言在心里默默地給系統(tǒng)點了個贊。
說起來這次的獎勵倒是讓李言有些意外,先不提他還沒使用過的學習空間,單單是那一立方米空間就值得欣喜。
儲物空間雖然不能放下活物,但任何東西放進去之后,無論過去多久,取出來的時候,都能保持原樣,并且在空間里互不干擾,用人話來說就是不會串味兒。
按照這種進度,李言的儲物空間很快就能大到足以可以屯下那三年所需要的物資。
不,還不止是李言一人份的,就連還在村里的老娘和小妹,她們倆所需的口糧也能一并屯下。
現(xiàn)在李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屯下各種物資,到了大饑荒的時候,四合院里吃糠咽土,他偷摸摸的大魚大肉,豈不快哉。
還有之前施云山所說的驚喜。
李言在心里給自己立了一個小目標,一個月內再次通過考核轉正,以及用各種物資把儲物空間給塞滿。
實習轉正的事情對李言的難度倒是不大,物資雖然定量,但在鴿子市花錢就能買到,現(xiàn)在大饑荒還未到來,市面上各種物資供應也還比較充足。
只是收集物資需要不少錢,李言雖然剛收下葉瀾心給借給他的一百塊錢,但李言估計這還遠遠不夠。
李言想了想,葉瀾心擔心占李言便宜,估計是不會同意用錢來買道醫(yī)十二把半鎖這門絕學了。
對此,李言只能找個機會問問老師施云山有沒有門路了,不過這一點也不急,他手里這些錢花的差不多了再說。
現(xiàn)在要做的是先體驗體驗系統(tǒng)的學習空間。
具體學習什么,李言現(xiàn)在心里也有想法,他在穿越前曾經看過針灸手法中的“燒山火”與“透天涼”這兩種手法。
燒山火早在《黃帝內經素問·針解》中就有記載:“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p>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運用針刺治療虛證時,要通過針刺補法使正氣充實,要讓患者感覺到針刺的部位有溫熱的感覺。
至于燒山火的手法,在古籍中也有許多記載。
如《金針賦》原文:“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后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氣有準?!?/p>
《針灸大成·三衢楊氏補瀉》:“燒山火能除寒,三進一退熱涌涌?!灿冕樦畷r,須拈運入五分之中,行九陽之數……漸漸運人一寸之內,三出三人,慢提緊按。若覺針頭沉緊,其針插之時,熱氣復生,冷氣自除。未效,依前再施也?!?/p>
而透天涼在,同樣在《黃帝內經素問·針解》中有所記載:“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其含義則與燒山火相對應,適用于各種熱證。
同樣,透天涼也有諸多典籍記載其手法,如《金針賦》原文記錄:“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后淺,用六陰而三出三人,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p>
《針灸問對》也曾提到:“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按至天,故曰疾按慢提。”
當初李言在第一次了解到這兩種手法的時候,還有過疑問。
燒山火是通過針刺,刺激某個穴位的氣血運行,從而使患者感到身體發(fā)熱,這一點李言還能理解。
但透天涼,他就有些不太明白了,這氣血循環(huán)之下,溫度反而降低,這實在是讓人費解。
李言就此還曾經問過學校里的老師,但老師給出的答復讓李言對這種傳說中的東西不必太過于較真,看看就行了,不一定是真實存在的。
李言對老師的說法,卻有些不太認同。
畢竟諸多典籍都曾經記載過的東西,想要作假,那如何能做到諸多典籍描述都是一致的?這樣的難度太大。
并且網絡上也一直有人在說親身體驗過兩種手法,甚至于在央視的節(jié)目中也有針灸大家當眾演示過。
所以李言能夠確定這兩種手法是真實存在的。
只是他雖然按著教學實驗了許久,都沒有成功過。
這一點也不是李言資質愚鈍,主要是學校里的老師都不會,甚至于還讓李言不用太過較真。
沒有老師指導,這種高深的手法僅憑李言看點視頻和理論,怎么可能這么簡單就學會了其中的奧妙。
而現(xiàn)在李言重活一世,又激活了金手指,增強悟性的同時,還不耗費外界的時間。
他自然想用來試一試眼饞已久的兩種絕技。
現(xiàn)在學習空間使用時長還有二十年,李言決定先用一年的時長,從他認為相較簡單一些的燒山火開始試水。
看看到底能學到什么程度,又或者直接學會了?
李言是一個行動派,做好了決定,投入了一年的時間,便直接點擊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