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松緊張死了, 想知道太爺爺在墻壁底下究竟有沒有挖到那些金元寶銀元寶。
他急著追問:“后來呢?”“你太爺爺弄來一副籮筐,每天夜里挖寶,白天運出去。
”奶奶每次講到這里,都會露出一付你太爺爺真聰明的表情。而每次聽到這里,
小江松就會問:“天天挖,墻壁倒了沒有?。俊蹦棠炭偸切χO子的毛茸茸的小腦袋,
說:“小港度,不會的,仙人叫你做的事情,總歸不會出事情的呀?!薄昂髞砟兀?/p>
”小江松又急著問。“后來我們家就又有錢了呀。”奶奶講到這里總是一副開心莫名的表情。
又是一個一夜致富的老故事。一夜致富,不勞而獲,天賦橫財,
這種思想怎么也不能和我們中華民族勤勞致富的美德混合起來,稍微長大一點,
江松就開始在心里嘲笑這個故事了。奶奶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這個無稽的老故事,樂此不疲。
江松后來已經(jīng)會背了,但在奶奶重講這個故事的時候,他也還是比較認真地聽奶奶講。因為,
如果耐心地聽完奶奶的故事,奶奶就會做他喜歡吃的點心,作為累了孫子耳朵的補償。
看來老人不是不知道,孫子聽她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要付出極大的耐心,
還犧牲和小伙伴玩耍的時間的。盡管江松越大越不認同這個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注定要一直留在他的記憶里,這個故事已經(jīng)和講故事的奶奶,
童年和小伙伴們一起挖竹筍、逮蜻蜓的竹園,走上去一步一吱呀的小竹橋,
河邊那棵能舒服地坐在枝丫上采摘桑葚的老桑樹,還有大黃狗靈光、小花貓花花等等一起,
深深地刻在他的大腦皮層上了。如果說曾祖父的故事讓江松覺得這個童話故事,
適合于嗓門蒼老,頭發(fā)雪白的老奶奶娓娓道來。
那么另一個關于祖父的故事由奶奶來講就不是那么合適了。
小學生以及更年幼時的江松不明白,這是什么原因。上了中學以后,看過幾本愛情小說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