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兩張興奮的小臉,周氏還是于心不忍。
看她眼底的掙扎,林瓊華又道:“說來,國公府因華兒之死心有虧欠,也給了不少的補貼銀子?!?/p>
言外之意,他們如今所花費的,正是華兒的銀子。
聞言周氏一愣,“國公府這般寬容的嗎?”
她只聽人說,越是大戶人家規(guī)矩越多,死個奴婢沒什么打緊的,哪里還會給銀子。
林瓊華握拳輕咳一聲,“嗯,華兒伺候的周到,頗得夫人的青睞,自然是不一般的?!?/p>
“一共是給了二十兩銀,除去花用的,還剩十余兩,我這就取給你?!?/p>
拽住要進屋的林瓊華,周氏搖了搖頭,“一會兒子不是還要進城買物件嗎?”
“這銀子還是放在你那兒妥帖些,待你走時,再將余下的銀子還我不遲?!?/p>
想了想,林瓊華便也點頭了。
只簡單的吃了兩口面,周氏就忙活著給兩個孩子擦臉洗漱。
家里再怎么窮酸,出門在外人總是要干干凈凈的,才精神。
而林瓊華,則是前院后屋溜達了一圈,思索著進城后要添置的物件。
只能說,這個家,太窮了!
一行人在村頭趕了輛驢車,一路晃晃悠悠往城里走,兩個小家伙望著沿途的風景,都舍不得眨眼,生怕錯過了。
按照想好的清單,林瓊華進城后就開始了大采購。
每掏出一文錢,周氏都肉疼的心頭一跳,可偏偏,買的都是能用上的。
等到他們離城踏上回村的路時,驢車后頭已經是大包小裹的。
趕車的是個鰥夫,人稱老趙頭,年逾五十了,膝下無兒無女,只有一頭老驢陪著他,每日往返掙點酒錢,
老趙頭回頭看了眼滿滿當當的板車,笑呵呵的望著周氏。
“老三媳婦兒,你可算是苦盡甘來了啊?!?/p>
“如今閨女回來了,可算有個支撐了。”
周氏這幾年過的苦,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奈何她有那么一對公婆,誰也不敢伸援手,現在大姐兒回來了,日子總算是有盼頭了。
被說的周氏抱緊兩個孩子,縮在一邊不吭聲。
回來的不是華兒。
周氏想要辯解,可這句話她實在是說不出口。
眼角余光掃向閉眼休憩的小娘子,周氏神色復雜。
這小娘子一瞧就是個能干的,幫她還了刀疤的債,還擋住了公婆的刁。
自己不說,也是怕村里人議論。
況且,她若走了,只怕自己和孩子的日子,會更艱難。
為了一雙兒女,就讓她這個當阿娘的,自私一回吧!
老趙頭直接將驢車趕到了家門口,方便她們卸東西。
開了院門,周氏正要開堂屋的門,卻被林瓊華給阻止了。
只見她目光冷凝的望著鎖頭,“有人來過家里,還開了鎖。”
臨走之前,她特意留了個心眼,在鎖孔那里塞了一根頭發(fā),可如今,那頭發(fā)卻不見了。
此話一出,周氏立馬加快了開鎖的速度。
“華兒,快去看看,你的東西可少了什么?”
之前家里從未來過賊人,現在卻來了人,定是沖著林瓊華來的。
一進屋,林瓊華果真發(fā)現,兩間屋子都被人翻過了。
雖然賊人已經盡力恢復原樣了,但還是能看出,有翻動的痕跡。
從炕頭的矮柜拿出自個兒奔來的包袱,林瓊華冷笑一聲。
幸好她提前將大額的銀錢都存在了錢莊,包袱里只有寥寥幾件換洗衣裳。
“阿娘,沒事,東西不少?!?/p>
一聽沒少東西,周氏才松了口氣,但還是氣憤的咬牙。
“如今是什么世道,偷東西都偷到屋里來了!”
“雖說沒丟東西,但也著實可惡!”
定是村里人做的。
他們進城一來一回,不過兩個時辰,而且還能將東西恢復原狀,可見作案時間充分。
林瓊華四處掃了一眼,心里便有了主意。
“阿娘,你和文哥兒和果姐兒先進屋休息,我和趙叔要進城一趟。”
一聽又要進城,周氏一把握緊她的手臂,“你這孩子,又想干什么?”
定定望著周氏,林瓊華淡淡的吐了兩個字,“報官?!?/p>
周氏瞬間白了臉,握緊的手掌力道更大,說話時的語氣帶了幾分懇求。
“華兒,咱、咱也沒丟什么東西,就不用報官了吧?”
都是一個村里的,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不管是抓到了誰,那都是結怨的差事。
“俗話說的好,冤家宜解不宜結,咱就算了吧?”
望著周氏懇求的樣子,林瓊華深切的嘆了口氣。
“阿娘,你就是性子太軟了?!?/p>
才會遭人欺負多年。
“你可曾想過,咱們退了這一步,那賊人看在眼里,日后更是要時常來的?!?/p>
“若有一日,不小心撞見了文哥兒和果姐兒,那人若見財眼開,對兩個孩子下手了,你哭都沒地兒哭去?!?/p>
快刀斬亂麻,這是林瓊華做生意的第一要素。
規(guī)矩要先樹起來,讓人看明白,你不是個隨意拿捏的人。
那些盯著你的人,才會敬你、畏你、怕你。
不然,今天來這個,明天來那個,豈有安生日子可過?
顧及到兩個孩子,周氏這才緩緩松了手,但還不忘叮囑。
“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咱們做事別做的太絕了?!?/p>
聽著周氏的嘆息,林瓊華忍不住笑出了聲,“我報官,只是殺雞給猴看,您放心吧?!?/p>
沒有震懾,那些人怎會收斂?
得了這話,周氏這才放心讓她離開。
兩個孩子難得進城一次,撒了歡似的到處跑,沾了枕頭就開始呼呼大睡,周氏則慢慢收拾著買的家伙什。
除了米面和各種廚房用的東西,還買了兩匹布和一袋棉花,是要給娘仨做衣裳的,其余雜七雜八的物件,更是占了半個堂屋。
喝了口熱水,周氏揚著笑,卷起袖子,戴著頭巾,就往耳房走去。
閑置多年的耳房,也是該收拾了,正好把這些東西放進去。
這樣的日子,才有奔頭?。?/p>
臨近傍晚時,這座寧靜的小山村,因為突如其來的官差而熱鬧了起來。
毫無意外,周氏的小院又成為了村里的焦點,甚至圍觀的人比之前還多。
晚上在外務農和做工的爺們兒都回家了,加上村里突然來的官差,自然一個個都起了好奇的心思。
“這林老三家搞什么呀,怎么把官差給惹回來了呦?”
一群人在外頭七嘴八舌的議論著。
“我聽說,是家里遭賊了,丟東西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