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烽火初燃1931 年 9 月 18 日,夜幕如一塊巨大而沉重的墨布,
沉沉地籠罩著沈陽城。白日里的喧囂早已消散,整個城市仿佛陷入了無盡的沉睡,
只有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才打破這死一般的寂靜。
十六歲的林硯之蹲在自家綢緞莊的后院里,借著那微弱而清冷的月光,
專注地擦拭著算盤珠子。算盤是他們家生意的重要物件,在昏暗的光線中,
那一粒粒珠子閃爍著溫潤的光澤。林硯之的動作輕柔而仔細,
仿佛每一顆珠子都承載著家庭的希望。此時,里屋傳來父親林承遠不斷的咳嗽聲,
那聲音沉重而壓抑,如同一聲聲重錘敲在林硯之的心上。他緩緩?fù)O率种械膭幼鳎?/p>
緊緊地握緊了拳頭,指節(jié)因為用力而泛白,心中暗暗發(fā)誓,一定要早日撐起這個家,
讓父親不再為生活的重擔(dān)而操勞。突然,一聲巨響如同一道驚雷,無情地撕破了寂靜的夜空。
林硯之猛地抬起頭,眼神中滿是驚愕與恐懼。只見北方的天空泛起了詭異的紅光,
那紅光亮得刺眼,仿佛是惡魔的眼睛在黑暗中閃爍。緊接著,密集的槍聲如爆豆般響起,
“噼里啪啦”的聲音在夜空中回蕩,讓人心驚膽戰(zhàn)。林硯之來不及多想,立刻沖出門去。
街道上,往日的繁華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混亂與恐慌。
百姓們驚慌失措地奔跑著,臉上寫滿了恐懼和絕望。
有人聲嘶力竭地大喊:“日本鬼子炸了柳條湖!”那聲音在嘈雜的人群中顯得格外凄厲。
林硯之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憤怒和疑惑,他不明白為什么日本鬼子會突然發(fā)動攻擊。就在這時,
林承遠艱難地從屋里挪了出來。他的身體瘦弱而憔悴,腳步踉蹌,
每走一步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他伸出一只顫抖的手,緊緊地抓住兒子的胳膊,
聲音急促而微弱:“硯之,快,去把店里的賬本和地契藏好?!绷殖幹畞聿患岸嘞?,
立刻沖進店里,在慌亂中找到了賬本和地契,然后迅速跑到后院,
將它們藏在了一個隱蔽的角落里。然而,他們的動作還是太慢了。
一隊日本兵如狼似虎地踹開了綢緞莊的大門。為首的軍官身材高大,眼神兇狠,
他用一把鋒利的刺刀挑起林承遠的下巴,操著生硬的中國話問道:“你的,良民證?
”林承遠強裝鎮(zhèn)定,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太君,我們是本分生意人?!蹦擒姽俾犃?,
發(fā)出一聲獰笑,笑聲中充滿了嘲諷和惡意。他一把將林承遠推倒在地,
然后轉(zhuǎn)身對著貨架一通亂刺。綢緞被刺得七零八落,絲線在空中飛舞,
仿佛是這個家庭破碎的命運。林硯之看到這一幕,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燒。他的雙眼變得通紅,
如同燃燒的火焰。他毫不猶豫地抄起墻角的掃帚,就要沖上去和日本兵拼命。然而,
父親卻拼盡全力拉住了他。林承遠的眼神中充滿了擔(dān)憂和無奈,他用力地搖了搖頭,
仿佛在告訴兒子不要沖動。日本兵在搶走店里值錢的東西后,還不滿足。臨走前,
其中一個日本兵拿出一個火把,點燃了貨架上的綢緞?;饎菅杆俾娱_來,
很快就吞噬了整個綢緞莊。大火熊熊燃燒,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熱浪撲面而來,
烤得人皮膚生疼。林硯之和父親奮力救火,他們用桶從井里打水,一趟又一趟地往火上澆。
但是,火勢太大了,他們的努力就像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阻止大火的蔓延。
看著半生心血付之一炬,林承遠只覺得眼前一黑,急火攻心。他張大嘴巴,一口鮮血噴出,
身體搖晃了幾下,然后重重地倒在地上。“爹!”林硯之發(fā)出一聲悲痛欲絕的呼喊,
他扔掉手中的水桶,撲到父親身邊,緊緊地抱著父親。淚水不受控制地從他的眼中涌出,
滴落在父親蒼白的臉上。林承遠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微微睜開眼睛,
眼神中充滿了不舍和牽掛。他伸出一只手,緊緊地握緊兒子的手,
聲音微弱卻堅定地說道:“硯之,記住,咱是中國人,永遠不能忘本 … … ”話未說完,
他的手便無力地垂了下去,眼睛也永遠地閉上了。林硯之跪在廢墟中,
望著燃燒的家園和天空中飄蕩的日本軍旗,心中仇恨的種子瘋狂生長。
那面軍旗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刺眼,仿佛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的侮辱和踐踏。
他的身體微微顫抖,牙齒咬得咯咯作響,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為父親報仇,
一定要將這些侵略者趕出中國。處理完父親的后事,林硯之變賣了僅存的一些家當。
他背著一個簡單的包袱,踏上了流亡之路。一路上,他看到無數(shù)和自己一樣流離失所的同胞。
他們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絕望。有的家庭老小相互攙扶,
一步一步艱難地前行;有的孩子在母親的懷里餓得哇哇大哭,聲音讓人聽了心碎。同時,
林硯之也看到了日本兵燒殺搶掠的暴行。村莊被燒成了廢墟,尸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
鮮血染紅了土地。日本兵們肆意地笑著,他們的笑聲如同惡魔的嚎叫,讓人毛骨悚然。
每一幕都深深刺痛著林硯之的心,讓他更加堅定了報仇的決心。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
他要讓這些侵略者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代價。2 第二章 求學(xué)之路時光匆匆,
三個月的顛沛流離如同一幅充滿苦難與迷茫的畫卷,在林硯之的生命中徐徐展開又緩緩合上。
三個月后,他終于輾轉(zhuǎn)來到了北平。這座古老而又飽經(jīng)滄桑的城市,此刻在他眼中,
宛如一座散發(fā)著希望光芒的燈塔,盡管周圍依舊是無盡的黑暗與未知。
林硯之站在一所中學(xué)的門口,久久徘徊。
他的身影在學(xué)校那斑駁的鐵門旁顯得格外單薄而落寞。他衣衫襤褸,
那一件件打著補丁、被歲月和風(fēng)雨侵蝕得破破爛爛的衣服,
仿佛在訴說著他一路的艱辛與坎坷。頭發(fā)凌亂不堪,像是被狂風(fēng)肆意吹過一般,
遮蓋住了他那略顯憔悴卻又透著堅毅的臉龐。然而,在那蓬亂的頭發(fā)下,
一雙眼睛卻如同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透著一股堅定不移的光芒,那是對知識的渴望,
更是對救國救民的執(zhí)著信念。“同學(xué),你是來報名的嗎?
”一個溫和而親切的聲音從身后傳來,仿佛一陣溫暖的春風(fēng),
吹散了林硯之心中的些許緊張與不安。他緩緩轉(zhuǎn)頭,
看到一位戴著眼鏡的青年教師正微笑著看著他。那副眼鏡的鏡片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芒,
就像教師眼中那溫暖的善意?!跋壬?,我……我想讀書?!绷殖幹行┚执俚卣f道,
聲音微微顫抖,帶著一絲緊張和小心翼翼。他的雙手不自覺地捏著衣角,
指關(guān)節(jié)因為用力而泛白,眼神中既有對讀書機會的渴望,
又有因自己這副落魄模樣而產(chǎn)生的自卑。教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眼神中沒有絲毫的嫌棄與輕視,反而多了幾分關(guān)切和憐憫。他輕聲問道:“你從哪里來?
怎么成了這副模樣?”林硯之的眼圈瞬間泛紅,那些一路上的苦難與心酸,
如同潮水般涌上心頭。他深吸一口氣,將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從家鄉(xiāng)遭遇的戰(zhàn)火紛飛,親人在戰(zhàn)亂中離世,到一路上風(fēng)餐露宿、忍饑挨餓,被土匪搶劫,
又被軍閥抓去當壯丁,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每一個字都飽含著痛苦與絕望,
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刺痛著他的心。教師聽完,不禁嘆了口氣,
心中滿是對這個可憐孩子的同情。他輕輕地拍了拍林硯之的肩膀,
語重心長地說:“可憐的孩子,這樣吧,你先入學(xué),學(xué)費的事以后再說。
”林硯之的眼中瞬間閃爍起驚喜的光芒,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他激動得嘴唇顫抖,
想要說些感謝的話,卻一時哽咽得說不出一個字,只是重重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感激。
就這樣,林硯之終于踏入了這所北平的中學(xué)。
校園里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那么新鮮而又充滿吸引力,那一間間明亮的教室,
一排排整齊的桌椅,還有那彌漫在空氣中的書香氣息,都讓他感到無比的興奮和激動。
在學(xué)校里,林硯之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知識,就像一塊干涸的海綿,
拼命地吸收著每一滴知識的甘霖。他每天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最后一個離開。課堂上,
他全神貫注地聽講,不放過老師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知識點;課后,
他又會認真地完成作業(yè),還會主動閱讀大量的書籍。尤其對歷史和時事課程,他格外用心。
他知道,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更好地救國。每一次翻開歷史課本,
看到那些曾經(jīng)的屈辱與傷痛,他的心中就燃起一股熊熊的怒火;每一次關(guān)注時事新聞,
了解到國家正面臨著的重重危機,他的心中就充滿了緊迫感和責(zé)任感。一天,在歷史課上,
老師講到甲午戰(zhàn)爭。教室里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仿佛時間都凝固了。
老師的聲音低沉而緩慢,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沉重的歷史。林硯之靜靜地聽著,
拳頭不知不覺地握緊,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卻絲毫感覺不到疼痛。
當老師講到日本鬼子在甲午戰(zhàn)爭中對中國人民的殘酷屠殺和掠奪時,林硯之再也忍不住了,
他猛地站起來,聲音顫抖地說:“老師,日本鬼子如此欺辱我們,
難道我們就只能任人宰割嗎?”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和不甘,
那是一個熱血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dān)憂和對侵略者的強烈抗議。
老師看著眼前這個充滿血性的少年,欣慰地點點頭,他知道,這就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如今國難當頭,
正是需要你們這些有志青年的時候?!闭n后,林硯之毅然加入了學(xué)校的愛國社團。
這個社團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有著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那就是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努力奮斗。他們秘密印發(fā)傳單,宣傳抗日思想。
每一張傳單上的文字,
都是他們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控訴;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鋒利的匕首,
刺痛著敵人的心臟。他們組織學(xué)生集會,在集會上,大家慷慨激昂地演講,
呼吁更多的人團結(jié)起來,抵抗外敵。林硯之常常熬夜寫文章,在那昏暗的燈光下,
他奮筆疾書,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他的文字充滿了力量,仿佛一把把利劍,
直指敵人的要害。他用自己的筆,號召民眾團結(jié)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他知道,自己的力量雖然渺小,但只要大家團結(jié)一心,
就一定能夠戰(zhàn)勝敵人。1935年12月9日,寒風(fēng)凜冽,
仿佛老天也在為國家的命運而悲傷哭泣。林硯之跟著同學(xué)們走上街頭,
參加了震驚全國的“一二·九”運動。他們高舉標語,那鮮艷的標語在寒風(fēng)中獵獵作響,
仿佛是一面面勝利的旗幟?!胺磳θA北自治”“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口號聲此起彼伏,
回蕩在北平的大街小巷。日本憲兵和國民黨軍警揮舞著棍棒、皮鞭,
像一群惡狼一樣沖向手無寸鐵的學(xué)生。他們的臉上露出猙獰的笑容,
仿佛在享受著對學(xué)生的殘暴鎮(zhèn)壓。林硯之被軍警的棍棒擊中頭部,鮮血瞬間流了下來,
染紅了他的衣衫。但他依然沒有退縮,他咬著牙,強忍著劇痛,和同學(xué)們一起高唱國歌。
那激昂的歌聲,在寒冷的空氣中回蕩,充滿了力量和勇氣,
仿佛在向敵人宣告:中華民族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他們用熱血和勇氣捍衛(wèi)著民族的尊嚴,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也絕不退縮。
3 第三章 投身抗戰(zhàn)“一二·九”運動如同一束強光,穿透了籠罩在中華大地上的陰霾,
讓無數(shù)愛國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林硯之便是其中之一。
那一場學(xué)生們?yōu)榱送炀让褡逦M龆l(fā)起的游行示威,那一聲聲激昂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