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兒?!?/p>
朱標表情有些不自然:“有些話我不方便轉(zhuǎn)述,您接著往下看就知曉了?!?/p>
馬皇后心中的好奇心被勾起,也不再說什么,垂首繼續(xù)翻看。
越往后看她就越是驚訝。
在談論朱元璋巡視開封的時候,馬鈺斷言他此去名為巡視實為遷都。
別人不知道,馬皇后豈能不清楚。
朱元璋這次去開封,確實是為了考察那里是否還適合當國都。
知道此事的,滿朝文武加起來不超過一掌之數(shù)。
馬鈺一個乞丐是怎么知道的?
繼續(xù)往下看,馬鈺還給出了五條理由:
其一,個人感情方面,朱元璋肯定希望將國都放在北方的歷史名城。
比如長安和洛陽,都是十三朝古都,都曾經(jīng)孕育了強大的王朝。
換成任何人一統(tǒng)天下,都會優(yōu)先將國都放在這兩個地方,朱元璋也不會例外。
其二,中原王朝的敵人大多都來自北方草原,將國都放在北方,有利于打造北方防線。
其三,應天龍氣稀薄。
在應天定都的朝代,除了東晉之外,國祚就沒有超過六十年的。
雖然天命之說虛無縹緲,可誰敢賭這東西不存在?
其四,長江天險能阻擋敵人,也會禁錮住人心。
長此以往,會讓人變得短視、狹隘。
一旦北方有變,身處江南的群臣大概率會直接要求放棄北方。
馬鈺還舉了南宋的例子。
南宋時期很多人都想北伐,但北伐需要加稅。
等把北方奪回來,還要投入大量資源恢復生產(chǎn)。
這些資源都得南方百姓來負擔。
所以南方士民普遍反對朝廷北伐。
如果將京畿放在應天,南宋舊事大概率會重演。
其五,南方富庶北方貧瘠,南方人口稠密,北方人口稀少。
如果在將都城放在南方,那北方將徹底失去話語權(quán)。
如此就會激化南北矛盾,甚至會導致國家分裂。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得將京師放在北方。
看完這五條理由,馬皇后臉上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這五條理由,將天命、歷史、人心、現(xiàn)實等等因素,全都考慮到了。
關(guān)鍵是,朱元璋也僅僅想到了前兩條,后三條是他們都未曾想到的。
就眼界方面來說,馬鈺比他們看的還要長遠、還要全面。
這是一個十四歲的乞丐能有的認知?
本來她還懷疑,馬鈺是某個人的棋子,現(xiàn)在看來并不是。
有這份見識的人,壓根就用不著這么折騰。
直接來應天,馬上就能成為朱元璋的座上賓。
可如果他不是別人的棋子,又哪來的這份見識?
她腦海里不禁回想起關(guān)于馬鈺的信息。
從北方逃難來的流民乞丐,今年才十四歲。
剛到應天不久,就被江寧縣的官吏當替罪羊判了死刑。
《(大明)律令》規(guī)定,死刑必須層級上報,還要刑部清吏司核查。
刑部查完移交大理寺查,大理寺查完都察院三查。
三司都覺得沒問題了,再上報皇帝批復。
馬鈺就是在清吏司復查的時候,當眾說自己是皇親。
清吏司的官員不敢怠慢,立即上報朝廷。
這是大明建國以來,第一樁冒充皇親的案子,可謂是震動朝野。
當時朱元璋已經(jīng)去了開封,馬皇后立即命三司會審,還派拱衛(wèi)司密探打探詳情。
事情并不復雜,很輕易就弄清了來龍去脈。
冤枉馬鈺的官吏,全部下獄等候處置。
他自己則被轉(zhuǎn)移到應天府大牢,等候朱元璋回來親審。
當時馬皇后只是覺得,這個少年乞丐膽子太大了,也有些小聰明。
此時回想起來,她才察覺問題沒有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