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諸葛塵的話,在黃華聽來是有些語出驚人了。
在黃華看來…
諸葛亮詐死,這個無比苛刻的大前提,他是真敢想啊。
“我、我…我能理解你想要家族命運改變的愿望,也能理解你想讓先祖贏一次的心情,可,你…你這也太敢想了!”
黃華驚呼出聲。
不怪他如此模樣,諸葛亮五丈原詐死?這也只能是個假想吧!
退一萬步說,作為旗鼓相當?shù)膶κ?,司馬懿何其隱忍與老奸巨猾,但凡諸葛亮是詐死,他會在以往的對峙中看不出一絲一毫的端倪?
除非是真的死了…
然后被救回來了。
但這不是扯蛋呢嘛!
這注定只能是一個偽命題,無關乎諸葛塵的這篇論文,這也只是諸葛塵…或者說是千年諸葛氏一族美好的愿望罷了。
“是啊…”諸葛塵也嘆出口氣,嘆氣中包含著惋惜、遺憾與心痛,“五丈原時,我這位諸葛先祖不可能是詐死,他是真的將星隕落,正所謂天命難違,我也只是聊到這個話題,有感而發(fā),胡言亂語罷了…”
諸葛塵還在感慨。
黃華卻是話鋒一轉,“等等,等等…”
“我好像被你繞進去了,依著你這么說,那趁著蜀漢國葬,其它將領統(tǒng)軍也有機會???魏延怎么就不行?姜維怎么就不行?”
黃華再一次提出了他的質疑。
諸葛塵笑笑。
說起來也奇怪,這明明是一個假象的情形,是一個偽命題。
卻依舊引起了諸葛塵與黃華瘋狂的討論。
“魏延、姜維,他們不是我那先祖,也比不上我那先祖的智慧,即便對手不是司馬懿,可這依舊是一招險棋,是必須每一步都精確布置到極致的棋子,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不是我自吹,除了我先祖外,蜀漢的將領中,我不認為有人能把這一計做到瞞天過海,做到嚴絲合縫,我隨口說說容易,可做起來…難如登天!”
話題聊到這里,突然就有些沉重了。
那過不去的蜀道,那極難翻越的秦嶺,是每一個支持蜀漢、支持丞相的人,心中的一根刺啊!
“呼…”
一聲長長的呼氣,聽著諸葛塵的話,黃華嘆息道:“不論怎么說…歷史就是歷史,無法更替,五丈原的諸葛亮隕落了就是隕落了,又怎會逢生呢?話說回來,許多史學家分析的,諸葛亮殞命時身患的病癥大抵好像也是胃潰瘍、慢性胃炎、肺結核、心血管疾病吧?倒是與這老道士一般無二…”
說到這兒,黃華的目光瞥向了病床上帶著呼吸機,一動不動的諸葛亮身上。
看著他的模樣,黃華不禁再次感慨,“五丈原時的諸葛亮,身患這般多的病狀,又做不得手術,沒有先進的醫(yī)療介入…我想他臨終前…也是這般虛弱,甚至…極其痛苦的吧!”
話題引到諸葛亮的病上,這使得諸葛塵頓了一下…
又忍不住再一次深刻的沉吟.
他感慨說:“你說的對,或許,也只有現(xiàn)代的醫(yī)學才能救下五丈原時的先祖…考慮到那時候的醫(yī)療水平,讓他‘死而復生’、‘詐死瞞天過?!脑竿?,最終也只能是美好的愿望罷了——”
歷史沒有假象,歷史也沒有如果…
歷史可以讓人們短暫的暢談,可歷史書上的文字卻是冷冰冰的,容不得半點更替。
病房內(nèi)又一次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沉默又一次變回了今晚的康橋。
本以為就是無事的閑聊,對歷史事件的品評…
對美好事物的期冀與愿景。
可諸葛塵又哪里會想到,他的話,他的計策完完全全的被諸葛亮聽在耳中,且…立刻就陷入了冥想與深思。
諸葛亮在分析這一計的可行性——
從諸葛塵提到“詐死”這兩個字開始;
從他提出“蜀漢國葬、子午谷天降神兵”開始…
諸葛亮的思緒已經(jīng)在飛速的轉動,整個斜谷、子午谷、五丈原、隴右、關中的地形完全在腦海中浮現(xiàn)。
子午谷如何布下暗哨與奇兵?
木牛流馬如何先行運糧搶得時間?
蜀漢軍隊的退軍路線如何部署?
魏延還要不要殺?
甚至蜀漢丞相的國葬,如何能天衣無縫的騙過曹魏的密探?
在什么時機兵發(fā)子午谷?
什么時機向長安城發(fā)動奇襲?
云梯如何運至城下?
攻城完成,如何短時間內(nèi)據(jù)守?
還有天氣…
誠如諸葛塵講述過的,歷史上四次子午谷奇謀無一例外以失敗告終,這已經(jīng)表明了子午谷的兇險…
可偏偏他諸葛亮的殞命又帶來了天賜良機——
如果說第一次北伐時的子午谷奇謀是十死無生,那么現(xiàn)在,諸葛亮的腦海愈是分析與運轉,他仿佛離那勝機越是靠近。
且這次贏的機會很大——
此前,他已經(jīng)在街亭疏忽過一次,導致功敗垂成;
這一回…他必須把所有的計劃都做到周全
用人、行軍、輜重、補給…
每一項都要極致的縝密與周全我!
腦海中一次次的模擬…
先是魏延率領,諸葛亮覺得不穩(wěn),他優(yōu)化到讓王平與張嶷帶隊;
精銳步騎走山路行軍速度無法考量,那就索性…直接率領那支蜀漢中,山地作戰(zhàn)首屈一指,山地行軍如履平地的王牌軍團——無當飛軍。
然后是斜谷藏兵…諸葛亮幾乎把他曾記在心頭的每一個能藏匿的山洞位置,都仔細的分析了一遍,腦海中…他已經(jīng)選好了最優(yōu)的藏匿之地。
還有瞞天過?!?/p>
還有各種突發(fā)情況…
就在諸葛塵沉默的個把小時內(nèi),諸葛亮已經(jīng)把整場戰(zhàn)役在腦海中過了三遍,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
他太熟悉了…
熟悉敵人,熟悉蜀漢將領,熟悉地形,這些年一次次的北伐…讓他把這里的一切都印在心里!
而在最終第四次模擬過后…
他得出了最終,也是最嚴謹?shù)慕Y論。
諸葛塵此計“瞞天過海、天降神兵”可行,能行——
天時、地利、人和全在他這一邊。
他最忌憚的老對手被罷黜…
所有的前提條件盡數(shù)滿足,萬事俱備,只差他諸葛亮能死而復生了。
只要他能活過來,那子午谷奇謀便不再是一步險棋,而是一劑對曹魏關中地區(qū)的絕殺!
而這將是命中注定…
在一個他從未來過的地方,一個他五十一代后的族人救下他,為他指點迷津,指明道路——
呵呵,六出祁山,該贏一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