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通天忍不住讀出了仙石之上以先天文字寫出來的語句,隨即嘆道:“好一個自強不息!”
其余四圣,也是面色波動,不知何所想。
片刻后。
姜玄收尺入袖,颯然轉(zhuǎn)身,朝著昆侖山外而去。
一面朗聲道:“此姜某之心也,多謝諸位圣人垂青,告辭!”
五位圣人聞言,轉(zhuǎn)頭看向姜玄背影。
卻見那一身麻衣的單薄身影,似乎變得莫測起來。
同時。
浩然元氣朝著那道身影倒灌而去。
須臾。
那遠去的身影上,卻凝聚出了一道貫穿天地的自強意志!
仿佛得風而起的大鵬,已然扶搖而上,直往九天!
同一時間。
五圣只覺天機驟然晦澀。
半晌。
待得姜玄身影不見,老子眉頭忽然一動。
“天機有變?!?/p>
略做掐算后,道:“文道初顯,便引得天機晦澀,此法非常?!?/p>
元始天尊卻沉聲道:“再是非常,也不過道法初成而已,未來如何,尚未可知。”
“此子又非先天神魔,根底不足,只憑了天道紫氣功德之賞,邁入道途而已,既不識吾等好意,且讓他自消磨去?!?/p>
“未來遭了劫數(shù),當知好歹?!?/p>
話畢。
轉(zhuǎn)頭卻往玉虛宮去了。
……
五位圣人如何,已經(jīng)走出了昆侖山的姜玄,并不知道。
也不去多想。
當他堅定本心,在昆侖仙石之上寫下那句話之后。
靈臺便從未有過的澄澈。
同時。
在天道加持下,他也完全融合了大浩然術道果。
讓他直接有了天仙功行。
這還是因為他為求穩(wěn)健與自保,沒有用功德提升修為的緣故
功德金輪加身,總多少防備一些不愿沾染業(yè)力的野心家趁他微末下手。
此外。
這也有文道初降,世間還未有修行浩然正氣修士的原因。
若是文道廣傳,姜玄這個文祖,卻不會止于天仙。
不過永生圣界三千大道,是諸法總綱。
雖有無窮奧妙,在不用功德走捷徑的情況下,卻也并不能讓人一蹴而就。
如今融入姜玄身中,也只是讓他得了一個洪荒修行根基。
姜玄若想真正掌握此道,成就洪荒世界修行道果,還需自己一步步結(jié)合洪荒情況,演法修行。
一切都在未來。
何況他的根基,并非限于外人所知的‘文道’。
氣運寶樹,方才是他的底氣。
為此,已經(jīng)否極泰來的他,并不著急于一時之爭。
……
與此同時。
玉虛宮中。
一直因為昆侖法陣、圣人神通,所以能看到山下場景的三教弟子。
看著圓光鏡中已經(jīng)無人的畫面。
啞然無聲。
五圣爭徒,聞所未聞,著實有些震驚到了他們。
尤其是,姜玄還拒絕了。
這讓他們更是不知如何表達心中復雜心緒。
而眾人之中,玄都的心情,無疑是最復雜的。
在此之前,他得以拜入圣人門下,姜玄卻隕落在即。
他還有些掛礙。
但如今。
心中念頭,卻也復雜萬千了。
眾三清門人之中,還有一人,心態(tài)不同其他。
便是那長耳定光仙。
他尚且記得,姜玄此前,可是被他押下山去的。
過程中,更有過嘲諷。
眼下姜玄起勢,他心頭未免有些陰霾。
左右一想。
好在姜玄沒有拜入圣人門下。
便是記恨自己,也可提前解決。
如是想著。
定光仙心中,一時陰暗念頭,紛雜而起。
生出不少計較……
…
昆侖生變。
五圣齊聚。
波及的自然不止昆侖一地。
何況姜玄文道筑基有成之后,引得天機渾沌,所涉更是涵蓋整個洪荒。
因此。
一個個能夠演算天機的大能,卻也各有所感。
此中最為關注此事的,莫過于天庭之主帝俊、太一兄弟。
以及巫族十二祖巫。
不周山巔,九野天界,凌霄寶殿之中。
閉關參悟大道的帝俊、太一兄弟。
便請來了伏羲、白澤兩位妖族妖族智囊。
共商此番變故。
身披金皇帝袍,模樣威嚴至極的帝俊道:“此番請來兩位,是要問那昆侖山文道出世,昆侖五圣匯聚,引來三萬里紫氣之事?!?/p>
“昆侖山圣人道場,功德紫氣臨世之時,吾等不好窺探。”
“欲要親去拜訪之時,又見天機驟然渾沌,涉及圣人,又有新道始出,此中經(jīng)過,叫人心驚?!?/p>
“卻不知兩位對此有何所得,此種變故,于我妖族,是否又有影響?”
白澤道:“此番變故,本是因盤古三清開山收徒而引起?!?/p>
“此中或有圣人氣運牽引的緣故?!?/p>
“圣人不死不滅,身融天道,今開山門,廣傳三教圣人法門,引來天道變動,以至文道出世,不足為奇?!?/p>
“說不得那文道之祖,如今便是三清門人也說不定。”
“若是如此,昆侖山之變故,倒也影響不到我妖族?!?/p>
“道祖有言,圣人為天道代言人,輕易不得插手萬族爭斗?!?/p>
“因此,就算五圣匯聚,卻也影響不到我妖族布局?!?/p>
帝俊聞言,面色緩和,微微頷首。
隨即看向伏羲道:“伏羲道友對此事有何高見?”
“今天機渾沌,便是圣人之尊,想必也算不得此中因果,伏羲雖有幾分手段,但也難明各中經(jīng)過?!?/p>
青年文士模樣,氣質(zhì)儒雅的伏羲,搖了搖頭道:“不過陛下若要知悉此中具體,不妨遣人前往昆侖山,以慶賀三清道友開山之名,詢問一二,也便是了?!?/p>
“不過正如白澤道友所言,有道祖在上,圣人管不到我等萬族爭斗,倒也不必太過上心?!?/p>
說到這里,伏羲不知想到了什么,微微一頓。
坐在帝俊旁邊的東皇太一,注意到了這點,皺眉問道:“伏羲道友,可是還有什么不妥之處?”
伏羲搖了搖頭,道:“那倒沒有,只是這文道,似乎頗有幾分非凡,依吾看來,此道不弱西方八百旁門,竟不知何人所創(chuàng)?!?/p>
“如是有機會,卻想見識一番而已?!?/p>
“文道~”
東皇太一閉目沉思,隨即手指輕輕叩了叩腰間混沌鐘,道:“此道確實非常,方才吾以東皇鐘加持,推演此道玄機,竟然晦澀無比,難以尋摸其中道理?!?/p>
帝俊見此,道:“如此,便勞伏羲道友,往那昆侖山一遭,弄清楚來龍去脈,也免得誤了我族布局。”
“善!”伏羲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