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不是小事兒,鎮(zhèn)上也沒有中介所,這大冬天的也沒人愿意出門。
時夏在自家附近轉(zhuǎn)了一圈,只找到兩處破爛到?jīng)]法住人的舊房子,一問租金還要三塊錢一個月。
三塊說著不多,卻也需要他們母女兩人辛苦紡線好幾天才能賺到。
這還只是一個月的租金,以后每月都要掏三塊錢,實在不是他們這種人家能住的起的。
一想到這一切都是時忱那個狼心狗肺家伙鬧出來的,時夏就氣得不輕。
將時霖從家里叫出來,兩人又從隔壁鄰居家里順了一條破口袋就離開家里。
冬日的天黑的早,才五點多天就徹底黑了。
時忱才進(jìn)入郵局工作,每天都需要加班到很晚,還要摸黑回家,第二天早上還要起大早趕到鎮(zhèn)上上班,這才打起時躍民家房子的主意。
這天,他晚上六點多才從郵局出來,借著月光,走在回村的路上,突然感覺小腿肚上一疼,隨后雙腿一軟就跪坐在地上。
知道有人在背后偷襲自己,時忱回頭,還沒看清是誰偷襲自己,頭上就被罩了一個破口袋。
那口袋也不知裝的什么,里面的味道特別嗆鼻子,讓他大氣兒都不敢出,更別提開口說話。
感覺到無數(shù)拳腳落在自己身上,時忱痛的倒在地上,雙手下意識捂住頭,卻讓麻袋直接貼在臉上,那味道嗆得他差點暈過去。
仿佛過了一個世紀(jì)那么久,落在身上的拳腳終于停下,時忱掙扎著從地上坐起來,摘下頭上的麻袋,看向周圍,卻看不到任何人影。
自己就喜歡玩兒陰的,知道這是有人看他不順眼,特意在他回家的路上堵自己。
將手中麻袋用力丟在地上,卻牽動手臂上的傷,疼的他破口大罵。
黑夜的山路上沒有半個人影,時忱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時夏和時霖姐弟,可惜卻找不到證據(jù),這么晚他也不能再走回鎮(zhèn)上找時霖和時夏算賬,只能一瘸一拐的走回家。
郵局只給時躍民一家三天的搬家時間,在鎮(zhèn)上沒地方住,蘇繡榮和時夏只能回紅峰生產(chǎn)大隊想辦法。
這年月的人都很淳樸,大家也都很同情時躍民一家的遭遇。
聽到時忱不僅白拿了時躍民的工作,還去郵局領(lǐng)導(dǎo)那里告狀,讓他們一家失去鎮(zhèn)上的房子,心里就看不起那一家人,也都不反對他們一家搬回村里。
在村長的幫助下,時夏花了五十塊錢買了村頭山腳下一個沒人居住的老舊院子。
這座院子是解放前一個老獵戶蓋的,老獵戶沒有后人,也就空下來。
這座院子距離山林近住著不安全,房子又破,別說村里人,就是那些外來的知青都不愿意來這里住,時夏一家實在沒地方居住,這才不得不買下這座院子。
有了院子,時夏和蘇繡榮在村里找了兩個關(guān)系不錯的嬸子幫忙收拾房子,又用了半天時間去山上砍了很多干柴回來,這才在第三天借了村里的兩輛牛車,將他們在鎮(zhèn)上的所有東西拉回來。
相比搬去鎮(zhèn)上的東西,時夏一家這回帶回來的東西更多,好在這個院子雖然破卻足夠大,五十塊錢買下來并不虧。
有了這處院子,一家人也算徹底安頓下來,再也不怕有人讓他們再次搬家。
村里沒有國營飯店,時夏在家里蒸了一鍋大饅頭,給這兩天幫他們一家干活的人每人送了五個大饅頭。
現(xiàn)在家家戶戶的日子雖然比以前好過不少,白面饅頭還是好東西。
收到時夏送過來的饅頭,所有人都很開心,直夸時夏一家會做人,以后家里有事還可以找他們幫忙。
這座村子里的人都是從外地逃荒過來的,沒有那種大家族,不管誰家有事兒都愿意伸把手,就怕自家有事兒時別人不幫忙。
時夏一家住在村邊上,和大家的來往不多,再加上最近天氣寒冷,更沒人過來他們這邊,一家子也樂得自在。
與此同時,時忱去鎮(zhèn)上上班被人在路上套麻袋打了的事在村里傳開了,所有人都說他們是罪有應(yīng)得。
一些因為時忱有了正式工,想要給他介紹對象的人家也歇了心思。
時夏和時霖可不知道自己只是為了出口惡氣,套了時忱的麻袋,就壞了他的親事。
不過這些都和她無關(guān),她現(xiàn)在每天都忙著在家里紡線,爭取在上學(xué)之前盡可能多賺錢。
這天,時夏正在家里紡線,大門口突然傳來一道有些熟悉的聲音,蘇繡榮打開房門走出去,很快迎過來一個和蘇繡榮年紀(jì)差不多的婦人。
時夏從小在村里長大,認(rèn)得這人是村里有名的媒婆吳嬸子。
吳嬸子進(jìn)到屋里,看到正在屋里紡線的時夏,笑著夸贊道:“小夏真是長大了,還知道給家里紡線賺錢,真是個好姑娘?!?/p>
面對吳嬸子的夸贊,時夏只是笑了笑,手上的動作都沒停一下,蘇繡榮笑著招呼道:“他吳嬸子一路過來挺冷的,快炕上暖和暖和?!?/p>
說著,蘇繡榮用白瓷碗端了一碗白開水放在吳嬸子身邊。
吳嬸子這一路走來大概是真的冷到了,端著碗捂手,雙眼卻一直落在時夏身上。
“轉(zhuǎn)眼之間小夏都已經(jīng)這么大了,今年有二十了吧?”
“二十一了,這丫頭今年參加了高考,這不是因為在家里等信兒無聊,就紡線貼補(bǔ)家用……”蘇繡榮笑著說道。
吳嬸子上門,一進(jìn)屋還將目光落在時夏身上,蘇繡榮立刻就知道她過來的目的,為了不讓彼此尷尬,直接挑明。
吳嬸子也不傻,立刻明白蘇繡榮話里的意思,笑著說道:“大妹子,這女孩子家家的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最要緊的還是找一個知根知底又知冷知熱的人好好過日子……”
“嫂子這話我也明白,不過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咱們做爸媽的就想讓他們開開心心的?!?/p>
說到這里,蘇繡榮不等吳嬸子開口,繼續(xù)說道:“我也在村里住了十幾年,咱們鄉(xiāng)下人這種面朝黃土背天的生活有多苦咱們都清楚,有二分能耐也不想孩子走咱們的老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