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公孫瓚的將軍府邸,氣氛遠比陽安或中山來得肅殺。府內(nèi)甲士林立,往來將領(lǐng)皆是行色匆匆,帶著一股久經(jīng)沙場的彪悍之氣。
簡雍抵達薊縣后,并未急于求見公孫瓚,而是依照田豐的指點,先設(shè)法通過一名早年相識的薊縣商人,搭上了公孫瓚長史關(guān)靖的線。
關(guān)靖此人,雖為文吏,卻深得公孫瓚信任,為人也相對圓滑通達。聽聞是陽安林凡派來的使者,關(guān)靖略感意外,但還是在自己的府邸秘密接見了簡雍。
“簡先生遠來,不知林將軍有何見教?”關(guān)靖開門見山,態(tài)度不卑不亢。
簡雍微微一笑,從容道:“關(guān)長史明鑒,雍此來,非為見教,實為共謀大事?!彼S即將來意簡明扼要地道出,強調(diào)了林凡愿意與公孫瓚聯(lián)手,共同對抗袁紹,并許諾在糧草軍械上予以支持,以換取公孫瓚在清河一帶拖住袁紹主力,為林凡攻略冀州西部創(chuàng)造時機。
關(guān)靖聽罷,眉頭微蹙,沉吟不語。他自然明白,若林凡真能拿下冀州西部,對公孫瓚而言,無疑是少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多了一個潛在的盟友。但公孫瓚與袁紹積怨已深,且公孫瓚本人性情高傲,是否愿意與一個新興勢力“平起平坐”地談條件,尚是未知之數(shù)。
“簡先生之意,靖已明了。只是,我家主公與袁本初乃死敵,無需外人挑撥,亦會與其死戰(zhàn)到底。林將軍此時遣使,莫非是想坐收漁翁之利?”關(guān)靖目光銳利地看向簡雍。
簡雍神色不變,笑道:“長史此言差矣。袁紹勢大,冀州富庶,非一家之力可輕易撼動。我家主公與將軍,皆有匡扶漢室、安定天下之志,然袁紹野心勃勃,名為漢臣,實為國賊,乃我等共同之大敵。如今我家主公已取中山,兵鋒正銳,若能與將軍東西夾擊,袁紹首尾難顧,覆亡指日可待。屆時,冀州之地,可由將軍與我家主公共分之,豈不美哉?至于漁翁之利,若袁紹不除,我等皆是那釜底游魚,何來漁翁?”
一番話說得關(guān)靖頻頻點頭。簡雍避實就虛,先將雙方提升到“共同敵人”的高度,再以“共分冀州”為誘餌,確實頗具說服力。
“簡先生能言善辯,靖佩服。”關(guān)靖嘆道,“此事重大,靖不敢擅專,當立刻稟明主公。只是主公近日軍務(wù)繁忙,脾性……亦有些急躁,還望先生有心理準備?!?/p>
簡雍拱手道:“有勞長史費心。雍既奉命前來,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次日,在關(guān)靖的引薦下,簡雍終于在將軍府的議事廳內(nèi),見到了傳說中的白馬將軍公孫瓚。
公孫瓚年約五十,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眉宇間帶著一股揮之不去的煞氣。他高坐主位,目光如電,上下打量著堂下這個略顯瘦弱的文士。
“你便是林凡派來的使者?”公孫瓚的聲音如同洪鐘,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正是外臣簡雍,參見將軍。”簡雍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禮。
“哼,林凡小兒,仗著些許妖術(shù),僥幸勝了文丑一陣,便也敢與我相提并論,妄圖染指冀州?”公孫瓚冷笑道,語氣中充滿了輕蔑,“我與袁紹交戰(zhàn)多年,豈會不知其底細?何需爾等插手!”
堂下數(shù)名公孫瓚麾下的武將,亦紛紛發(fā)出不屑的哄笑聲。
簡雍面對這般陣仗,卻面色從容,朗聲道:“將軍此言謬矣!昔日楚漢相爭,強弱懸殊,然高祖能納韓信之策,聯(lián)英布、彭越,方能圍項羽于垓下,成就帝業(yè)。如今袁紹兵強馬壯,占據(jù)冀州大部,將軍雖勇,然孤軍奮戰(zhàn),曠日持久,勝負尚在未定之天。我家主公林將軍,崛起于陽安,仁政愛民,科技強軍,已得中山之地,兵鋒正盛。若將軍能與我家主公聯(lián)手,東西并進,則袁紹腹背受敵,軍心必亂。屆時,將軍取冀州北部,我家主公取冀州西部,共同瓜分袁紹之地,豈非易如反掌?”
他頓了頓,聲音轉(zhuǎn)厲:“若將軍執(zhí)意孤軍奮戰(zhàn),不納忠言,一旦戰(zhàn)事不利,為袁紹所趁,屆時幽州危矣,將軍霸業(yè)亦將化為泡影!唇亡齒寒之理,將軍豈能不知?”
“大膽!”一名性如烈火的將領(lǐng)拍案而起,怒喝道,“區(qū)區(qū)豎子,也敢在我家主公面前妖言惑眾!來人,拖出去斬了!”
公孫瓚擺了擺手,制止了部下,目光卻依舊冰冷地盯著簡雍:“你倒是伶牙俐齒。只是,我憑什么相信林凡的誠意?他又憑什么與我談條件?”
簡雍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一份禮單,雙手奉上:“此乃我家主公敬獻將軍之薄禮,以示誠意。至于我家主公的實力,無極一戰(zhàn),文丑萬余精兵灰飛煙滅,便是明證。若將軍不信,盡可派人前往中山一探究竟,看看我家主公治下,是否百姓安樂,兵甲犀利,科技是否遠超當世!”
他話鋒一轉(zhuǎn),繼續(xù)道:“我家主公深知將軍與袁紹乃世仇,絕無調(diào)和可能。故此番聯(lián)合,乃是真心實意。我家主公所求,不過是在將軍與袁紹主力鏖戰(zhàn)于清河之際,能順利拿下冀州西部諸郡,壯大自身。待袁紹敗亡,冀州之地,將軍可得其半。此等互利之事,將軍何樂而不為?”
公孫瓚沉默了。簡雍的話,句句都說到了點子上。他與袁紹的戰(zhàn)爭,確實已經(jīng)到了關(guān)鍵時刻,雙方都已精疲力盡。若能有林凡在袁紹背后捅上一刀,無疑能極大減輕自己的壓力。而且,林凡提出的條件,聽起來也并不過分。
“你回去告訴林凡。”公孫瓚沉吟良久,終于開口道,“若他真能在我與袁紹決戰(zhàn)之時,出兵襲擾袁紹后方,并攻取上黨、趙國等地,有效牽制袁紹兵力,我便承認這個盟約。至于糧草軍械,待他做出實際行動之后,我再派人與其商議?!?/p>
這番話,雖然沒有明確答應(yīng)結(jié)盟,但也算是松了口。簡雍心中一喜,知道此行已算成功了一半。
“多謝將軍深明大義。外臣定將將軍之言,如實轉(zhuǎn)告我家主公?!焙営涸俅涡卸Y,隨即在關(guān)靖的陪同下,告辭離去。
在他離開薊縣,返回中山的途中,冀州的大地上,暗流已然開始洶涌。
林凡奇襲上黨的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秘密進行。林大壯率領(lǐng)的數(shù)千精銳,已經(jīng)如同幽靈般潛入了太行山脈的深處,正沿著那條不為人知的古道,艱難地向著上黨郡治長子城逼近。
而在太行山的另一側(cè),一支數(shù)千人的隊伍,打著“黑山”的旗號,也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中山國與上黨郡交界的山區(qū)。他們行蹤詭秘,時而劫掠過往商旅,時而襲擾偏遠村莊,其目標似乎直指林凡的后方補給線。這支隊伍的首領(lǐng),正是黑山軍余部中頗具名望的悍將——張燕。他,顯然是受到了袁紹的指使。
袁紹的帥帳之中,麹義也已領(lǐng)命,正集結(jié)著號稱“陷陣營克星”的“先登死士”以及數(shù)萬大軍,只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便要對中山國發(fā)動雷霆一擊。
一場多方博弈,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大戲,即將在冀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式拉開帷幕。林凡能否順利拿下上黨?簡雍的外交成果能否及時轉(zhuǎn)化為軍事上的助力?袁紹的陰謀又是否會得逞?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變數(shù)。
(第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