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電腦故障的絕望時刻》午后的陽光慵懶地灑在大學校園的教學樓前,
高大的梧桐樹像沉默的守護者,枝干上纏繞著去年未摘的舊風鈴,風過時發(fā)出細碎的清響。
草坪邊緣的噴灌系統(tǒng)正在作業(yè),水珠穿過陽光折射出彩虹的碎片,落在匆匆趕路的學生肩頭。
李明踩著樹影前行,懷里的筆記本電腦突然發(fā)出一聲輕響,像是某種預兆。
他是計算機系大二學生,來自云南邊陲的小鎮(zhèn),父母在鎮(zhèn)上開一家早餐鋪,
凌晨四點就得揉面蒸包。去年冬天母親生病住院,他在醫(yī)院走廊復習期末考試,
白熾燈把病歷單照得發(fā)藍,鄰床家屬的鼾聲混著消毒水氣味,
成了他對“努力”最深刻的記憶。此刻電腦里存著的,不僅是復習資料,
還有他熬夜整理的編程作業(yè)——那是他打算申請獎學金的關鍵材料。屏幕黑下去的瞬間,
李明的腳步猛地踉蹌。他踅進教學樓側的陰影里,背靠著冰涼的磚墻慢慢滑坐下去。
蟬鳴聲突然變得震耳欲聾,汗水順著襯衫領口滲進后背,他想起高三那年暴雨夜,
家里漏雨淋濕了他的高考復習資料,父親冒雨去鎮(zhèn)上打印店搶救試卷,回來時渾身濕透,
懷里的資料卻干燥如新。此刻他摸出手機想給父親打電話,
屏幕亮起又熄滅——他突然不敢面對那種期待落空的沉默?!霸趺磿@樣……”他喃喃自語,
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電腦邊緣的劃痕。那是上周在圖書館被同學碰掉的痕跡,
當時他還笑著說“不影響使用”,此刻卻覺得每道劃痕都在嘲笑他的僥幸。遠處傳來下課鈴,
人群熙攘的聲音像潮水般涌來,又退去。他數(shù)著磚墻上的裂縫,從1數(shù)到37,
直到喉嚨泛起鐵銹味。內向的性格像一道無形的屏障。大一社團招新時,
他在報名表前徘徊半小時,最終還是選了“圖書管理志愿者”這種幾乎不用與人交流的崗位。
此刻看著路過的同學,他想起昨晚給母親發(fā)消息說“復習很順利”,
母親回復的“加油”后面跟著三個擁抱表情。他按住狂跳的心臟,告訴自己要冷靜,
但太陽穴突突直跳,視線開始模糊——不是因為眼淚,而是過度焦慮引發(fā)的眩暈。就在這時,
身后的灌木叢突然發(fā)出窸窣聲。李明驚得回頭,只見張華抱著一摞書從里面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