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雪域高原上的蓮花寺內(nèi),一衣著破爛的僧人,
神態(tài)瘋瘋癲癲……嘴里念念叨叨的不知在說些什么。旁人多數(shù)躲閃,有人未知其中原故,
便小聲詢問寺里師父。那是為何。師父輕嘆,瞧著那人為其解惑,
與眾人講起這前塵后事緣由。起因是蓮花寺內(nèi),有一高僧,嬰時入寺,有方丈自外帶回,
取名法源,自小頗通佛理。只后來因情愛一事,阻了修行。
起因是…… 這位名為法源的僧人已在此修行二十載,佛法精深,
卻仍有心結(jié)未解。傳說中,綠度母能解除世間一切情緣之苦,是慈悲與智慧的化身。
法源已在此樹下靜坐七日,只為求一解答。他曾親眼目睹無數(shù)修行人因情困陷入輪回,
也見過許多世人因愛而痛苦不堪。作為一名高僧,
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何情愛之力能讓智者也迷失本心?第七日黃昏,
一縷翠綠光芒在他面前凝聚,綠度母顯現(xiàn),慈眉善目,“求我者,因情困而來。
眾生千年皆陷此劫,卻不知其中最致命之處……”法源急切問道:“請度母開示,
情劫中最致命的究竟是什么?”綠度母微微一笑:"今為你講一段前塵故事,自會明了。
"三百年前,南國天香寺中有一位年輕僧人名叫悟塵,天資聰穎,記憶超群。
二十歲便能背誦《大般若經(jīng)》六百卷,被譽為佛門奇才,方丈視他為衣缽傳人。
天香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常有文人雅士前來游覽。一日,
當?shù)孛口w大人攜女兒清韻來寺拜佛。清韻生得眉如遠山,眼若秋水,更兼知書達理,
琴棋書畫無一不通。趙大人與方丈是舊識,談及女兒近來對佛法生了興趣,
便請寺中高僧為其講解。方丈思忖片刻,指派悟塵擔任清韻的講經(jīng)師父。初次相見,
清韻向悟塵恭敬行禮:"弟子愚鈍,請師父不吝賜教。"悟塵見她舉止得體,言談有度,
心生贊賞,便從基礎講起。誰知清韻天資聰慧,一點就通,常常能提出精辟問題,
讓悟塵也不禁暗自驚嘆。"師父,《金剛經(jīng)》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為何眾生仍執(zhí)著于相?"一日,清韻問道。悟塵答道:"眾生迷于表相,
不見本質(zhì),故而生執(zhí)著。如人觀花,只見其艷,不知花之本性乃空,故為色相所惑。
""那師父從未被色相所惑嗎?"清韻眨著眼睛,目光清澈。悟塵心頭微震,
卻平靜回答:"佛門弟子當觀照本心,不為外相所動。
"清韻輕聲道:"卻不知師父觀照自心時,可曾見過迷茫?"這個問題直指悟塵內(nèi)心。確實,
深夜獨坐時,他也曾困惑:為何明知萬法皆空,卻仍有七情六欲?他沉默片刻,
實話實說:"修行路上,迷茫在所難免。重要的是能否直面迷茫,不逃避、不自欺。
"這番坦誠之言讓清韻眼中異彩連連。從此,她每隔三日便來寺中聽經(jīng),
每次都帶些自己寫的佛理感悟請悟塵指點。悟塵發(fā)現(xiàn),自己竟開始期待這些會面,
會在前一晚精心準備講義,只為能在清韻面前展現(xiàn)淵博學識。半年后的一天,
一位名為智明的游方高僧來到天香寺。他是悟塵的師叔,云游四海多年,看破紅塵無數(shù)。
當晚,智明獨自找到悟塵。"阿彌陀佛,老衲觀悟塵與那女施主似有塵緣未了,可是如此?
"悟塵心中一驚,忙道:"弟子與清韻施主只是清凈傳法,絕無逾矩。
"智明意味深長地看著他:"佛門清修之地,最易生情愛之心。""情如野火,
起初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情如潛流,初則涓涓細水,終成汪洋大海。你年輕,
當謹記佛門戒律,勿為情所困。"悟塵表面恭敬接受,
心中卻暗覺師叔太過小心:我乃佛門弟子,豈會為紅塵俗事所動?然而,隨著接觸增多,
悟塵確實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異樣。每當清韻到來,他的心便不由自主地歡喜;每當為她講經(jīng),
他總想看到她眼中的贊賞;夜深人靜時,腦海中浮現(xiàn)的不再是經(jīng)文,而是清韻的笑靨。一日,
清韻送來一幅親手所繪的《蓮花圖》,說是感謝悟塵的教導。圖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畫工精細,意境高遠。悟塵愛不釋手,卻也心生忐忑——這禮物是否過于親密?
就在他矛盾之時,寺中傳來一個消息:清韻即將下嫁給鄰府知府之子,三月后完婚。
這消息如同一記悶棍,悟塵心亂如麻。他告訴自己:她是施主,我是法師,她出嫁是常事,
與我何干。然而心中的失落與酸澀卻怎么也無法驅(qū)散。當晚,悟塵在后山冷泉旁打坐,
試圖平復心緒。忽然,一陣幽香飄來,清韻一襲白衣,在月下顯得格外清麗絕塵。"師父,
弟子有一疑惑,特來請教。"清韻聲音微顫。悟塵明知應避嫌,卻無法拒絕:"施主請講。
"清韻深吸一口氣:"我不愿成婚。自從聽師父講經(jīng),我心向佛法,已有出家為尼之意。
只是父親已為我定下婚約,我...不知該如何是好。"悟塵心中一動,
卻又很快冷靜:"出家乃大事,不可倉促決定。若施主真心向佛,可待婚后再行考慮。
"清韻淚光閃爍:"師父難道不明白弟子的心意嗎?我...我已...""施主慎言。
"悟塵打斷她,聲音卻不自覺地柔和,"你我身份有別,不可逾矩。
"清韻低聲啜泣:"我知師父視我如微塵,
但我心中早已將師父視作..."就在這危急時刻,一個威嚴的聲音傳來:"悟塵,
你可知你在做什么?"智明不知何時已站在不遠處,目光如炬。清韻慌忙擦淚離去,
只留下一串哽咽在夜風中飄散。智明走近悟塵:"情愛一起,智慧頓失。你若再進一步,
便是破戒失道,萬劫不復。"悟塵羞愧難當,跪地叩首:"弟子知錯。
只是...""這是什么?""弟子不解,為何情愛如此強大,能讓人迷失方向?
佛門教我們看破紅塵,可紅塵為何如此難破?"智明嘆息:"情愛如幻,身陷其中,
難辨真假。你且閉關(guān)十日,潛心思過,自會有所明悟。"悟塵依言閉關(guān),卻思緒萬千,
根本無法靜心。他不斷回想與清韻相處的點滴,又想起佛祖教誨:"愛欲之于人,
猶如執(zhí)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閉關(guān)第七日,
悟塵忽然頓悟:清韻不過是他修行路上的一場考驗!他對她的"情",
其實是對自我存在的執(zhí)著。他享受的是被崇拜的感覺,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滿足。十日期滿,
悟塵出關(guān),向智明匯報:"弟子已經(jīng)明白,情愛不過是一場自我執(zhí)著的幻象。從今以后,
定當收心向佛,不再為情所惑。"智明并未表示認可,只是平靜問道:"那么,
你打算如何面對清韻?"悟塵自信答道:"心如止水,不起波瀾,不執(zhí)不求。
"智明搖頭:"口說無礙,心中可真做到了?"正說著,一位小沙彌匆匆跑來:"大師,
不好了!趙家小姐...她...她投井自盡了!"悟塵面如死灰,
身形搖晃:"這...這不可能!"小沙彌遞上一封信:"這是趙小姐留下的絕筆信。
"悟塵顫抖著打開信,只見上面寫道:"悟塵師父: 得遇師父,是清韻前世修來的福分。
然緣分已盡,我心難安。既不能違抗父命,又不愿違心嫁人,不如歸于塵土。
""唯愿師父記得,曾有人真心敬慕過您,哪怕這份情不被接受。清韻絕筆"悟塵如遭雷擊,
面色慘白,踉蹌后退。不顧智明阻攔,他沖出寺門,直奔趙府。然而,當他趕到時,
卻見趙府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哪有半點喪事跡象?他疑惑上前詢問,
一個家丁告訴他:"我家小姐今日出閣,早已坐著花轎離開了。
""那封信...她的自盡..."悟塵喃喃自語。"什么信?什么自盡?"家丁一頭霧水。
悟塵如夢初醒,明白自己被騙了。他怒火中燒,沖回寺中質(zhì)問智明:"師叔為何要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