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制服高清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AV福利_国产精品不卡不卡无码_精品无码乱码gv同性男男

引 子

包青天 吳蔚 268341 字 2025-05-16 23:49:3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引子

澶淵之盟無疑具有宏觀而開闊的歷史意義——每年的三十萬歲幣換來了邊境安寧,塞垣之下,有耕無戰(zhàn),禾黍云合,甲胄塵委,養(yǎng)生葬死,各終天年,一派和平景象。直到西北西夏崛起后不斷地擴張領(lǐng)土,邊境和平的局面便再一次被打破了。

公元[1]960年,后周禁軍統(tǒng)領(lǐng)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正式登基當上了皇帝,史稱宋太祖。因其人由歸德軍節(jié)度使發(fā)家,歸德軍治所宋州[2],于是定國號為“宋”,史稱北宋,同時改歸德軍為宋州[3]。宋州由此成為大宋的發(fā)祥地,即“龍潛之地”,榮耀無比。

伴隨著圣運,龍潛之地通常會同時有寶物祥瑞出現(xiàn)——如漢高祖劉邦在出生成長之地泗水邊得到斬白蛇劍,該劍后來成為大漢鎮(zhèn)國之寶;又如唐高祖李淵起兵于晉陽,在晉陽宮中得到玉龍子[4],視為大唐國瑞,帝帝相傳。然大宋開國以來,始終不聞有瑞寶一說,是為罕事。

倒是宋州民間有種說法——傳聞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先后出兵平定荊南、湖南、后蜀、南漢、南唐等國,所向披靡,凱歌高奏,如得神助,最終坐擁江山,是因為他得到了唐代名將張巡留下的兵法。

張巡,鄧州南陽[5]人氏,唐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進士,自小博覽群書,有過目不忘之才。安史之亂時,叛將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圍攻睢陽。當時叛軍兵鋒極盛,河北、河南均為叛軍所據(jù),唐軍補給完全依賴于長江、淮河流域地區(qū),守住睢陽,便能阻遏叛軍向江淮方向深入,保證江南的完整。睢陽如若失守,運河交通便被就此截斷,后果不堪設(shè)想,可謂“一城危,天下危也”。時任真源縣令的張巡受命于危難之時,與睢陽太守許遠合兵鎮(zhèn)守睢陽,以區(qū)區(qū)六千士兵相抗,與叛軍進行了殊死拼殺。

張巡雖是文人出身,卻通曉戰(zhàn)陣兵法,且用兵不依古戰(zhàn)之法,指揮作戰(zhàn)都是臨敵應變,應機立辦,先后導演出了火燒叛軍、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鳴鼓擾敵、削蒿為箭、火燒蹬道等一幕幕精彩好戲。其以弱抗強,以寡敵眾,在對抗中所表現(xiàn)出的計謀智慧,已經(jīng)達到《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的境界,為中外戰(zhàn)爭史上所罕見,令人嘆為觀止。

雖然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睢陽保衛(wèi)戰(zhàn)最終因內(nèi)無糧草、外無援兵、敵眾我寡而失敗,但它卻僅以區(qū)區(qū)兩縣幾千兵力,堅守要塞長達一年之久,有力地遏止了叛軍南下,為大唐王朝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當時的翰林學士李翰等人認為:“張巡蔽遮江淮,沮敵勢,天下不亡,其功也?!?/p>

張巡在城破后被叛軍殘酷殺死,其“守一城捍天下”的壯舉卻很快傳開,由此而名揚天下。為了紀念張巡,各地百姓自發(fā)建廟立祠祭祀。唐肅宗下詔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封其為鄧國公,史稱張中丞,將其畫像置于凌煙閣上;又免除張巡守衛(wèi)過的雍丘、睢陽兩城徭役、兵役兩年。

隨著光陰的流逝,張巡被日益神化:道教尊其為“保儀尊王”,成為收災降福、懲惡揚善、統(tǒng)領(lǐng)神兵的大神;許多產(chǎn)茶之地視張巡為茶葉保護神,稱之“尪公”,并定五月二十五日張巡生日這一天為“尪公誕”,舉行“迎尪公”祭祀儀式。

張巡在民間尤其是宋州的地位如此崇高,甚至到了被朝野敬若神明的地步,即使后來出自宋州的趙匡胤成為大宋開國皇帝,聲名也未能超過他。張巡當年以區(qū)區(qū)幾千兵力堅守睢陽,共經(jīng)歷大小四百多戰(zhàn),斬叛將三百余人,累計殲敵人十余萬,堪稱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奇跡,其用兵如神的故事早是家喻戶曉。自唐代安史之亂以來,宋州當?shù)匾恢绷鱾髦稄埞鴷芬徽f——據(jù)稱張巡在城破前將自己平生所學和用兵心得記錄下來,制成一部兵書,委托心腹藏在一個妥善之處。然而,叛軍攻破睢陽后大肆屠城,負責藏書的心腹也與張公一起死難,兵書下落遂成歷史之謎。

不少人相信傳說是真,來宋州尋求《張公兵書》者不絕于路。晚唐傳奇英雄人物張議潮[6]歸唐后,到宋州祭祀同出南陽張氏的張巡,特意召來當?shù)厝嗽儐枏堁策z書一事。連遠在敦煌的張議潮都是自小仰慕《張公兵書》,可見兵書一說流傳如何之廣了。

宋朝建立后,宋州一躍成為龍潛之地,關(guān)于太祖皇帝趙匡胤的種種神奇故事應運而生,不少均與張巡有關(guān),最傳奇的當數(shù)趙匡胤得《張公兵書》一事。無論傳說是否為真,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原先唐朝時已經(jīng)在宋州城中修建了紀念張巡、許遠的雙廟,歷代均有修葺。大宋開國后不久,宋太祖趙匡胤又親自下詔在南門外修建了忠烈祠,專門祭祀張巡一人,似是多少從側(cè)面印證了傳聞。

人們揣測趙匡胤之所以對兵書一事秘而不宣,一是因為他本人就是武人出身,有“名將”之稱,不愿意再額外沾張巡的光,以免損害雄才偉略的形象;二來大宋自立國之日起,便是以“重文輕武”為國策,堂堂開國皇帝,總不能一邊“杯酒釋兵權(quán)”,一邊公稱鎮(zhèn)國之寶是《張公兵書》。

然而,隨著大宋對外軍事上的節(jié)節(jié)失利,人們又開始懷疑這種說法的真實性。

大宋雖輕而易舉地結(jié)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局面,使中原又歸一統(tǒng),但這種統(tǒng)一只是相對意義上的,它非但沒有取得漢唐的極盛武功,甚至都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國土統(tǒng)一,中國始終存在著多個政權(quán)并立的狀況——南有大理,西有黨項,北有契丹,以及后來的女真和蒙古——此即所謂的“金甌缺”[7]。多政權(quán)并立的復雜局面一直貫串著整個大宋王朝,由此造成中原始終處在外族的威脅之中,外患最為強烈。

大宋立國之時,北方契丹人創(chuàng)建的遼國已然十分強大,國土面積甚至遠遠超過了中原。尤其是后晉皇帝石敬瑭為求得軍事援助,主動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遼國。燕云十六州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一直是中原的屏障,具有重要的軍事地位。石敬瑭的出賣之舉,等于是將北邊險要之地拱手讓給了契丹,整個中原地帶門戶大開,以騎兵見長的遼國軍隊可以沿著幽薊以南的坦蕩平原直沖河朔,一直到大宋京師開封,八百里平川,中間沒有任何關(guān)隘和險要之地可以阻擋騎兵大兵團的沖擊。無論誰執(zhí)掌中原政權(quán),都會感到強大的壓力和深重的危機。因而趙匡胤一當上皇帝,便信誓旦旦地道:“今之勍敵,正在契丹?!笨梢姡诖笏伍_國皇帝的心目中,早已經(jīng)將遼國視為可怕的勁敵。

然而在幾次意圖收復燕云十六州未果后,趙匡胤意識到遼國此時已坐大一方,早非昔日的游牧部落。即使宋軍能夠如愿以償?shù)貖Z回燕云,卻并沒有從根本上傷及遼國的軍事實力,戰(zhàn)爭的策源地依然在契丹一方,遼國隨時都可以發(fā)起反撲。而宋軍一旦出兵,需同時從河南、山東之地征調(diào)大批兵餉,興師動眾,遠遠不及契丹直接從蒙古、遼東南下方便。因而,縱然有收復燕云之地的雄心,趙匡胤還是采取了隱忍防守的姿態(tài),下令在開封附近廣植樹木,以此應對契丹鐵騎疾馳而至的威脅。

甚至,趙匡胤還想到用一種更為消極的方法來收復燕云十六州——不是靠武力,而是靠金錢。為此,皇帝一改中國歷史上歷代王朝“抑商”的傳統(tǒng),宣揚“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享天年”,大肆鼓勵商業(yè)和經(jīng)濟,以此博民富,并在內(nèi)府庫專門設(shè)了一個“封樁庫”,相當于一個??顚S玫男〗饚?,趙匡胤還說:“俟?jié)M五百萬緡,當向契丹贖燕薊。”打算等到小金庫的錢積累夠一定數(shù)量了,就用這些金錢去贖回燕云十六州的失地,“以二十匹絹購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過十萬人止費二百萬絹,則敵盡矣?!?/p>

燕云既失,中原無論攻守均處在劣勢,遼國反而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任何胸懷天下的皇帝,都不可能對此危機視而不見。開寶九年八月,大宋立國已經(jīng)十六年,國強民富,趙匡胤終于正式將北伐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計劃提上日程。這一次,幾近傾舉國兵力,派出大將黨進、潘美、楊光美等分五路攻北漢太原[8],如此大規(guī)模出師,昭顯了趙匡胤的勢在必得之心。太原城在宋軍的攻勢下,已經(jīng)岌岌可危,遼國立即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爾率兵趕來救援。

就在宋遼兩軍對峙的關(guān)鍵時刻,趙匡胤在撲朔迷離的“斧聲燭影”中離奇死去,最終帶著壯志未酬的遺憾離開了人世,時年五十歲。他生前大力抑制武將、收回兵權(quán),卻想不到禍起蕭墻,皇位隨即落入弟弟趙光義之手。十月,趙光義即位為帝,是為宋太宗,隨即下令北伐的宋軍回師。

趙光義在重重迷霧中即位后,大有得位不正之名,因此也有著要超越兄長的萬丈雄心,一心要實現(xiàn)兄長未能完成的收復燕云十六州的夢想。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正月,趙光義決定揮師北伐,首要目標就是北漢,其次便是契丹手中的燕云十六州,結(jié)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皇帝御駕親征的督促下,宋軍一舉攻克了北漢,但隨即與遼軍對仗中遭受重大挫折,宋軍一敗涂地,趙光義本人也中箭受傷,乘坐一輛驢車狼狽逃命。還是北漢降將楊業(yè)及時趕到,殺退了追擊的遼兵,才救了大宋皇帝一命。

此戰(zhàn)開宋朝與外族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的歷史。宋軍之慘敗失去的還不僅僅是眾多將士的生命,還有大宋君臣收復幽云諸州的信心,從此,宋朝再也無力、也沒有信心發(fā)起對遼國的進攻,改取守勢。

既然燕云十六州收復無望,中原又無險可守,趙光義不得不采納了戶部郎中張洎的“來則備御,去則勿追”的建議,在西起保州的西北,東至泥沽[9]海口,利用這一帶水網(wǎng)交織的地理特點,挖通河渠塘濼,筑堤蓄水,大種榆柳,構(gòu)建了一條東西九百里、縱深六十里的水障地帶,開塘濼以限馬足,并在其間設(shè)二十八寨、一百二十五鋪,派兵戍守,以此作為防線,來阻遏遼軍鐵騎的進攻。此舉標志著北宋對遼國已經(jīng)由攻勢轉(zhuǎn)為一種純粹的被動防御。

公元1000年,紀元史上的第一個千禧年,中國在位的皇帝是宋真宗趙恒,大宋開國以來的第三位皇帝。

在這個不平凡的年頭里,中國發(fā)生了一些不大也不小的事。與之前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平定天下,之后北宋滅于金、南宋滅于蒙古相比起來,這些事顯得太微不足道,很難引起史家的特別注意。但這些事無不和前后的局勢有緊密而微妙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這一年,正是大宋帝國的一個縮影。

正月,遼國軍隊大舉南侵,兵鋒極銳,一路進抵瀛州。宋真宗趙恒御駕親征,車駕屯駐在大名府[10]。

自古以來,皇帝御駕親征非同小可,但到宋朝卻有所不同。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出身行伍,武藝精絕,是三十二勢長拳的創(chuàng)造者,當上皇帝后猶自親身南征北討,可以說是以武為生。之后是其弟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小兄長十二歲,早在宋朝立國前,就已經(jīng)是一員猛將,一手策劃了陳橋兵變,當上皇帝后雄風不減,親自率軍討平了北漢,雖然在與遼國的對壘中屢次大敗,自己亦挨了遼人兩箭,但畢竟也是在戰(zhàn)場上出生入死的帝王,有別于一般的皇帝。真正有本質(zhì)變化的是從宋真宗趙恒起始,自他開端,皇帝們都是長于深宮婦人和宦官之手,從來沒有見習過兵仗,對打仗有著本能的畏懼。宋真宗之所以起意親征,是因為他耳朵根子極軟,極受人攛掇,旁人一提到太宗皇帝中箭之仇,便熱血沸騰,決議報仇。加上宋真宗小時候喜愛玩打仗的游戲,常常讓小內(nèi)侍們扮作部將,自己當元帥,指揮擺陣或沖殺,也引來長輩們的贊嘆。而今有機會真正成為指揮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何嘗不想大顯身手呢?

然而,現(xiàn)實全然不同于游戲,真正的戰(zhàn)爭是以消耗雙方將士的血肉為代價,殘酷得令人發(fā)指。到達前線后,宋真宗一見到遼軍來勢洶洶,一下子慌了神,急派親信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11]范廷召前去迎敵。

范廷召以勇壯聞名,曾一箭射穿三只飛鳥,時有“名將”之稱。他率領(lǐng)步騎兵萬余人趕到前線后,立即結(jié)成方陣御敵。遼梁王耶律隆慶率精銳騎兵來回疾沖,宋軍陣勢被打亂,結(jié)果一敗涂地。

范廷召見情況不妙,急忙向駐扎在附近高陽關(guān)的都部署康保裔求援。康保裔聞警,即率精銳出發(fā),黃昏時到達瀛州西南裴村一帶,與范廷召相約于次日共同夾攻遼軍。然而,就在當天半夜,膽怯怕死的范廷召悄悄率部逃走。第二天清晨,康保裔才發(fā)現(xiàn)其部孤立無援,已陷入遼軍重重包圍之中。部將見敵軍勢大,均勸康保裔易甲逃跑??当R釄远ǖ氐溃骸肮湃嗽疲骸R難不求茍免?!裉煺俏覟閲乐?!”遂披甲上馬,大呼出戰(zhàn),與遼軍激戰(zhàn)數(shù)十合,奮力拼殺,終因兵盡矢窮而戰(zhàn)死沙場。

遼軍得勝后士氣大漲,自德、棣渡過黃河,大肆搶掠淄、齊一帶,然后從容離去。一向好脾氣、好性子的宋真宗也被遼軍的肆意挑釁深深激怒了,罷免了畏敵不肯出戰(zhàn)的宋軍主帥傅潛,命大將王榮率五千騎兵追擊遼軍。王榮膽怯怕死,一連好幾天都托故不肯出發(fā),一直等到遼軍過了黃河后,才裝模作樣地出師。只有范廷召一軍追擊到撤退的遼軍,在莫州[12]以東大敗遼軍,奪回了大批遼軍在宋境掠奪的物資。

真宗皇帝生平的第一次親征終以宋軍大敗而草草收場,未能實現(xiàn)兒時的英雄夢想。此灰頭土臉的結(jié)局對四年后《澶淵之盟》的締結(jié)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回到京師后,宋真宗為掩飾宋軍節(jié)節(jié)敗退的難堪,對英勇戰(zhàn)死的康保裔大肆褒獎,兩日不行朝會,以示哀榮。又下詔追贈康保裔為侍中,賜其家屬金銀五千兩,封八十四歲的康母為陳國太夫人,追封康妻為河東郡夫人,恩加諸子官職,以其子康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康繼彬為洛苑使,康繼明為內(nèi)園副使,幼子康繼宗為西頭供奉官,長孫康惟一為將作監(jiān)主簿。對康保裔身后之事極盡恩寵。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導致康氏孤軍奮戰(zhàn)、全軍覆沒慘劇的始作俑者范廷召非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升職為禁衛(wèi)軍殿前都指揮使,加官檢校太傅,位極人臣,榮耀無比。而怕死懼戰(zhàn)的宋軍主帥傅潛則被逮捕審訊,判了死刑,最終特赦后免官流放。

就算范廷召莫州之戰(zhàn)有功,也該與瀛州之過相抵,為何會與傅潛境遇如此不同?人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在第一個千禧年里,除了強大的對手遼國外,令宋真宗煩惱不堪的人還有西北黨項首領(lǐng)李繼遷。

就在這年九月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宋朝靈州知州李守恩和陜西轉(zhuǎn)運使陳緯押運數(shù)量巨大的糧草過瀚海[13]的時候,被李繼遷率軍攔劫,李守恩、陳緯二人均力戰(zhàn)而死,所運糧草全部為黨項軍所奪。在這之前,李繼遷與大宋時戰(zhàn)時和,與遼國也是時戰(zhàn)時和,長期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要挾。顯然,這是一個懂得在夾縫中生存、并趁機攫取最大利益的人。

這就是中國在第一個千禧年的狀況與所處的境地。盡管在這一年的九月,神衛(wèi)水軍[14]隊長唐福研制出火器,向朝廷獻上了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藥武器,但也掩飾不住大宋帝國在這一年多少呈現(xiàn)出的幾分悲劇色彩。

公元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這是中國歷史上不能被忘記的一年。

從這一年的正月開始,便有十分不好的兆頭,宋朝京師開封連續(xù)三次發(fā)生了地震,這是非常罕見的現(xiàn)象。

與大宋周旋多年、令人頭疼無比的黨項首領(lǐng)李繼遷正好死在了這一年。兩年前,李繼遷集合所有人馬,聯(lián)合蕃部,傾全力進攻宋土靈州。靈州知州裴濟用指血染紅奏書,表示十萬火急,請求宋朝派兵增援。結(jié)果大宋出兵遲緩,六萬援軍還沒趕到,靈州已然城破,裴濟戰(zhàn)死。李繼遷占領(lǐng)靈州后,改名為西平府,作為黨項的都城,還揚言道:“我將借此為進取之資,成霸王之業(yè)。”踔厲風發(fā),壯志凌云。

大宋既然無力收復靈州,干脆與黨項議和,正式承認了李繼遷對銀夏四州的統(tǒng)治。李繼遷對宋作戰(zhàn)勝利后,又將目光投向河西,結(jié)果慘敗在吐蕃六谷部酋長潘羅支之手,左眼球被射破,敗退回靈州后不久便因箭傷發(fā)作死去,時年四十一歲。但黨項的威脅并沒有就此解除,李繼遷長子李德明繼位。大宋軟弱,無力應付,只得采取綏靖政策,封李德明為西平王、定難軍節(jié)度使,后加封為夏王。而李德明表面臣服于宋朝,又同時接受遼國“夏國王”的封號,繼續(xù)在大宋和遼國之間周旋。

李繼遷死的這一年,他的孫子李元昊還不滿周歲。伴隨著黨項李德明、李元昊的崛起,西夏[15]逐漸成為宋朝西北的心腹大患,由一只夾縫中生存下來的小狼成長為真正的天狼。

這一年,還是宋朝“積弱”的開始。

這一年的閏九月,遼國國主遼圣宗耶律隆緒和太后蕭燕燕親自率二十萬大軍大舉攻宋,一路勢如破竹,直至澶州[16]城下,與都城開封僅一河之隔。京師大震,宋朝廷上下慌亂不已,甚至有大臣提出遷都之議。新任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在其極諫之下,宋真宗趙恒勉強同意御駕親征。

此時遼軍孤軍深入中原腹地,供給線長,糧草不繼,已經(jīng)無力持久。相反,由于真宗皇帝親臨澶州前線,宋軍士氣高漲,集中在澶州附近的軍民多達幾十萬人。宋軍更是用床子弩射殺了遼軍先鋒蕭撻凜,[17]極大地動搖了遼軍軍心,局勢明顯對宋方有利。宋真宗卻沒有抗敵的決心。早在他離開京師的時候,就暗中派出了大臣曹利用前往遼軍大營與遼太后蕭燕燕議和。蕭燕燕正擔心遼軍處境不利,腹背受敵,同意議和。

寇準堅決反對議和,主張乘勢出兵,收復失地,如此,“可保百年無事”。宋軍將領(lǐng)寧邊軍都部署楊延昭[18]也堅決主戰(zhàn),上疏提出乘遼兵北撤,扼其退路而襲擊之,以奪取幽燕數(shù)州。但由于宋真宗傾心于議和,致使宋臣中的妥協(xié)派氣焰極為囂張。這些人聯(lián)合起來,攻擊寇準擁兵自重,甚至說他圖謀不軌??軠试谶@幫人的毀謗下,被迫放棄了主戰(zhàn)的主張。

于是,在遼軍兵勢受挫、宋軍已經(jīng)明顯占據(jù)優(yōu)勢的情況下,宋遼兩國的和談就此開始,最終簽訂了《澶淵之盟》。大致的內(nèi)容是:宋遼約為兄弟之國,遼圣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宋尊遼太后蕭燕燕為叔母;雙方各守現(xiàn)有疆界,不得侵軼,并互不接納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宋每年給遼提供“助軍旅之費”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稱為“歲幣”;雙方于邊境設(shè)置榷場,開展互市貿(mào)易。

當時大宋極其富有,朝廷的年歲收入折算銀絹大概為七千萬兩/匹,三十萬“歲幣”不過是一筆小數(shù)目。談判前,宋真宗甚至告訴使臣曹利用說:“必不得已,一百萬也可?!币馑际钦f,只要不割地,能講和,遼國就是索取百萬錢財,也可以答應。

曹利用承旨后,剛從皇帝行宮出來,就被一直守候在門外的宰相寇準攔住??軠蕟柮髑闆r后,警告曹利用說:“雖然有圣上旨意,但你去交涉,答應所給遼國銀絹不得超過三十萬。否則,你一回來我就要砍你的頭!”曹利用悚然而驚,喏喏應命而去,果然以三十萬銀絹談成。

好笑的是,和議達成后,宋真宗詢問結(jié)果,曹利用伸出三個指頭。宋真宗誤以為給了遼國三百萬,大吃一驚,說:“太多了!”但想了一想,又認為談判既已成功,也就算了,又說:“三百萬就三百萬吧?!?/p>

后來,宋真宗了解只給遼絹二十萬匹、銀十萬兩,合計數(shù)才三十萬,不到宋年財政收入的千分之五,大大低于早先的估計,不禁大喜過望,重重獎賞了曹利用,甚至寫詩與群臣唱和,以此來慶祝。

對大宋而言,《澶淵之盟》顯然是個屈辱性的條約,既承認遼國政權(quán)的存在,又開“歲幣”之濫觴,導致此后兩宋之積弱,使大宋繁榮的局面江河日下。但從長遠眼光來看,它無疑具有宏觀而開闊的歷史意義——自太祖皇帝開國、定都開封以來,肩背之慮實在河北,契丹占據(jù)燕云居高臨下之勢,如大宋脊背芒刺。澶淵和議既成,每年三十萬的歲幣換來了邊境安寧,此后百余年間,遼、宋不曾兵戎相見,兩國長期保持友好往來,經(jīng)濟文化交流得到加強。大宋雖然失了顏面,亦樂得安得現(xiàn)狀。于是,塞垣之下,有耕無戰(zhàn),禾黍云合,甲胄塵委,養(yǎng)生葬死,各終天年,一派和平景象。大宋承平歲久,不再厲兵秣馬,無視軍備和邊防?!稄堁脖鴷返膫髡f,也漸漸湮沒在歷史的紅塵里。

凡事必有利弊,即使是在宋真宗一朝,《澶淵之盟》也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朝野對此非議不已。事關(guān)個人榮辱,卻又苦悶無計,宋真宗便不斷上演“天書”“封禪”[19]等自欺欺人的鬧劇,又大肆祭祀孔子、老子,并尊崇道教,大造道觀,耗資巨大,以至歲出日增,勞民傷財,百姓不服,不但沒有能夠“鎮(zhèn)服四海,夸示外國”,反而淪落為歷史笑柄。這位運氣不佳的懦弱皇帝余生都在《澶淵之盟》的濃重陰影中度過,晚年又在內(nèi)外事務(wù)上完全受制于精明能干的皇后劉娥,情形如同唐代唐高宗、武則天,可謂惙怛傷悴,歡少愁多。

天禧四年(1020年)六月,宋真宗得了瘋癱病,無法上朝,政事多由皇后劉娥主持?;屎笥H信一黨翰林學士錢惟演和參政知事[20]丁謂權(quán)勢熏天,胡作非為,宰相寇準和翰林學士李迪等正直大臣對此深以為憂。

宋真宗自知一病不起,想將皇位傳給太子趙禎,卻是有心無力?;鹿僦軕颜⒒实鄣男乃济孛芨嬖V了宰相寇準。某日,寇準覲見皇帝后請求屏除外人,對宋真宗道:“皇太子是萬民所仰,愿陛下考慮到后繼之事,傳位給太子,并挑選端方正直的大臣來輔佐。丁謂、錢惟演是奸邪之徒,千萬不能讓他們輔佐少主?!彼握孀诋敿袋c頭同意。

寇準出宮后立即密令翰林學士楊億草擬表章,由太子參政監(jiān)理國事,并打算任用楊億輔政,替代丁謂,由此架空皇后劉娥一黨。

這是相當重大的應變行動。楊億深知事關(guān)機密,非同小可,連夜親自撰寫書稿。然而,紕漏卻出在了寇準本人身上。寇準十九歲即中進士,又娶宋太祖皇后宋氏之幼妹為妻,少年顯貴,“性豪侈,喜劇飲”,結(jié)果喝醉酒后不小心泄露了機密。丁謂得知后,立即將此事報告給皇后劉娥。劉娥遂趕來當面向宋真宗興師問罪。宋真宗畏懼妻子,謊稱不記得先前與寇準的談話。

此情此景,與當年唐高宗召上官儀起草廢后詔書最終不了了之一模一樣。略微不同的是,上官儀迅速被武則天處死,而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立有祖訓:“非謀反死罪,不得誅殺士大夫?!庇写思曳ㄔ谇?,劉娥雖恨寇準入骨,也難以置其于死地,最終矯詔將其放逐到邊遠之地雷州[21]。

寇準一派失利,導致形勢急轉(zhuǎn)直下。宦官周懷政一向依附寇準,更是感到深重的危機,惶恐不安之下,聯(lián)絡(luò)親信,決定鋌而走險,發(fā)動武裝政變殺死丁謂,迎回寇準為宰相,再奉宋真宗為太上皇,罷劉皇后預政,傳位給太子趙禎。結(jié)果,這件事被周懷政手下人告發(fā)。丁謂知道事情緊急,立即換上便衣,乘坐婦人用的車輛,連夜找樞密使曹利用商量對策。周懷政最終被處死。皇后劉娥大獲全勝,一躍成為大宋帝國的實際統(tǒng)治者。

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終于在郁郁寡歡中撒手西去。臨終前,已經(jīng)不能開口說話的皇帝向病榻前的眾大臣打手勢示意,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伸出三指。群臣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來有人大膽猜測,認為皇帝的意思是想讓八弟涇王趙元儼攝政并輔佐太子。劉娥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對群臣解釋道:“官家所示,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別無他意?!?/p>

趙元儼聞訊后大為恐懼,知道自己已經(jīng)成為劉娥當權(quán)的障礙,立即閉門謝客,不再參聞朝中之事,以此來避禍。

宋真宗身故后,民間傳說中用貍貓換來的太子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是為宋仁宗。因年紀尚幼,由太后劉娥臨朝稱制。這位打花鼓出身的婦人不僅美貌多智,而且有著堪比男子的勃勃野心,趁機把持朝政,排除異己,任用親信,小皇帝完全成了擺設(shè)。最為關(guān)鍵的是,趙禎并非劉娥親生之子,而是奪自宮女李紅玉之手,朝野上下人盡皆知,唯獨趙禎一人被蒙在鼓里。大宋時局似乎多少有了新的危機,不少有識之士擔心劉娥會成為武則天第二,最終以劉氏取代趙氏。

內(nèi)憂未平,鼙鼓復興——在訂立《澶淵之盟》后,大宋北部邊境晏然無事,直到西北西夏崛起后不斷地擴張領(lǐng)土,邊境和平的局面便再一次被打破了。

西北望,天狼亮[22]。邊聲連角起,鐵騎卷隴疆。

* * *

[1]公元紀年是國際通用的紀年體系。532年,基督教僧侶狄奧尼西提出,應從耶穌基督誕生之年開始紀年。后來人們就以傳說中的耶穌誕生之年為元年,公元元年以前稱為公元前。中國古代紀年比較復雜,有干支、太歲、生肖、帝號、年號等,吳蔚系列小說一律采用公元紀年,習慣上用廟號(古代帝王死后追尊的名號)來稱呼皇帝,以后不再贅述。

[2]宋州:今河南商丘。宋州在宋代歷史上地位極為特殊,既是北宋的發(fā)祥地,也是南宋的開國都城,宋高宗趙構(gòu)即在此登基稱帝。

[3]歸德軍治所宋州,此處宋州是城池名。改歸德軍為宋州,此處州為行政區(qū)劃,與軍、府平行,通俗說,將名叫“歸德”的軍改為名叫“宋”的州。

[4]泗水:《漢書》載秦設(shè)泗水郡,郡治相縣(今安徽淮北)。泗水之名來自于當時境內(nèi)淮河、沂水、濉水、泗水四條主要河流。晉陽:今山西太原?!皵匕咨邉Α惫适聟⒁姟洞鬂h公主》,“玉龍子”故事參見《大唐游俠》。

[5]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

[6]張議潮:唐朝沙州敦煌(今屬甘肅)人,郡望南陽。張議潮出生時沙州已被吐蕃統(tǒng)治多年。由于親身經(jīng)歷了吐蕃人的殘暴統(tǒng)治,他自少年時便胸懷大志,陰結(jié)豪杰,于大中二年(848年)率眾起義,成功驅(qū)逐吐蕃,收復了敦煌,并派使者往長安獻表歸唐。唐朝遂在沙州建立歸義軍,授張議潮為歸義軍節(jié)度使。后入朝,死于長安。

[7]金甌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器皿,常用來比喻國土,語出南北朝時的梁武帝:“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保ā赌淆R書?卷三十八?朱異傳》)

[8]宋初,北方除了遼國外,在遼與宋朝之間還有個北漢劉氏,是五代十國中唯一沒有被宋朝統(tǒng)一的政權(quán),一向依附于遼國,都城太原。

[9]保州:今河北保定。泥沽:今天津東南塘沽附近。

[10]瀛州:今河北河間。大名:今河北大名。

[11]北宋軍制,樞密院為總理全國軍務(wù)的最高機構(gòu),簡稱“樞府”,長官稱樞密使。樞密院只有發(fā)兵之權(quán),并不真正統(tǒng)率軍隊。朝廷中央主力軍隊為禁軍,分別由殿前司和侍衛(wèi)親軍馬軍司、侍衛(wèi)親軍步軍司統(tǒng)領(lǐng),合稱“三衙”,互不統(tǒng)屬。

[12]德:今山東德州。棣:今山東惠民。淄:今山東淄博南。齊:今山東濟南。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13]靈州:今寧夏靈武縣附近。隴州:今陜西隴縣。瀚海:今寧夏靈武以南。

[14]宋時神衛(wèi)軍為水軍,故名。

[15]西夏的稱號自李德明稱“夏國王”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作為正式國號則始于李元昊。宋寶元元年(1038年)十月,李元昊在大臣野利仁榮等人擁戴下,正式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夏,史稱西夏。為避免混亂,本書從此處開始一律稱西夏。

[16]澶州:今河南濮陽。澶州西有湖名澶淵,澶州也稱澶淵郡。

[17]床子弩即為弩炮,往往聯(lián)裝兩張弓或三張弓,利用多弓的合力發(fā)射箭矢,勁力遠勝于單弓。宋太祖開寶年間,魏丕曾對床子弩作了改進,射程又大為提高,“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一步合1.536米,千步有1536米,是古代射遠武器所達到的射程最高紀錄之一。蕭撻凜:遼太后蕭燕燕族兄弟,擒獲名將楊業(yè)之人。

[18]楊延昭:名將楊業(yè)之子,《楊家將》中楊六郎的原型。

[19]封禪(shàn):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時為祭拜天地而舉行的大型典禮,多在泰山舉行。但自古封禪要先有“天端”,于是宋真宗偽稱夜見神人降“天書”于承天門。有大臣名叫孫奭,當面問宋真宗道:“以愚臣所聞,天何言哉!豈有書耶?”宋真宗默然不答。

[20]參政知事:相當于副宰相。宋代宰輔(執(zhí)政中樞)大臣指宰相、參政知事、樞密院長官樞密使、副使(稱樞相)及三司(總管全國財政的最高機構(gòu),號“計省”)長官三司使(稱計相)。錢惟演:吳越王錢镠之子,其妹嫁給了劉娥兄劉美(實為劉娥前夫),丁謂則是錢惟演的姻親。

[21]雷州:今廣東??稻场?/p>

[22]天狼:星座名。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天狼星主侵掠。屈原《東君》詩中有“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之句。


更新時間:2025-05-16 23: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