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言明:“佛能普渡萬民,度常人之苦,度惡者放下屠刀,度亡者升天,可去除鬼魅,可斬滅妖邪?!?/p>
樹神年輕時曾游歷四海,有緣結(jié)識化明寺的高僧若余法師。當(dāng)年樹神正值壯年,游歷北域,歷經(jīng)山下沈園鎮(zhèn),他見若余法師傳法講道,十分好奇。
于是通過他的走訪,了解到,若余禪師乃是化明寺的住持,如今坐鎮(zhèn)沈園鎮(zhèn)。鎮(zhèn)中街道青石板縫間生滿苔蘚,酒肆旗幡上積著經(jīng)年泥灰。禪師偏選這腌臜之地布道,恰似出淤泥而不染的的白蓮。此地雖市井喧囂,但禪師每日晨鐘暮鼓,于鎮(zhèn)中古槐下設(shè)壇講經(jīng),只為接引迷途眾生。
但若余法師有點特殊,滿頭銀絲,尚有留存,不像世俗和尚一樣留存有煩惱絲。他為人溫和,穿著素衣和一雙草扎鞋。傳聞禪師幼時被棄于佛前,天生異相——左耳垂綴著朱砂痣,住持觀之嘆曰‘此子注定要以三千煩惱絲,渡十萬紅塵劫’。
當(dāng)時的樹神看著非常有趣,便坐在一旁戲謔道“佛講究空明,清凈,而大師怎的坐在如此污穢的沈園鎮(zhèn)講求佛法,恐有不實之處吧!”
“阿彌陀佛!施主此言差矣。貧僧普法論道,只為解萬生之苦,超脫萬民,一心向道,我心明凈,何乃污穢。”若余大師說道。
“真是個臭和尚!我見別個高僧乃是光頭模樣,為何高僧卻頭生煩惱絲(此處稱佛家頭發(fā)為煩惱絲),那怎么算的上是得道大師呢?”樹神斜倚斷墻,拈著片枯葉怒道:“大和尚既要渡人,何不先渡渡這滿鎮(zhèn)餓殍?”說著指尖輕彈,葉片化作流光,擊碎他面前的石頭。
周圍的人有一絲不解,詢問大師如何理解??上霊{此難住若余法師,那就大錯特錯了。大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拿起佛珠,口念微詞“我心亦無我,心系眾蒼生,四域普萬法,歷經(jīng)凡事紅塵,脫凡心明,度人厄難,煩惱亦無,無關(guān)重要?!?/p>
眾人點點頭,也不管是否真的的聽懂了,聽大師一說好像確有道理,也就散開了。樹神游歷四海,見多識廣,再次詰難道:“法師,我曾游歷四海,偶見一詩,還請言明。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詢問,還真把大師一時難住了。但是大師畢竟是得道高僧,豈有難住之理。
“我可以為施主解決主要困惑,多余的還請您移駕我化明寺,為施主言明?!比粲啻髱熣f道。樹神仔細思考,好像還真像那么一回事兒,于是他就跟著高僧移駕寺內(nèi)了。
后來移駕寺內(nèi),法師以指蘸茶,在在院中石桌上勾畫曼荼羅:“施主請看,菩提非樹卻可棲鳳凰,明鏡非臺卻能照大千。正如老衲這滿頭白發(fā)——話音未落,銀絲忽作金紅,竟顯化出鳳凰涅槃之相。
經(jīng)此一見,樹神不得不佩服起法師的高明。接下來,他們又言說了三天三夜,成為了忘年之交,并互相交換了信物,若余法師年長樹神五歲,因此被樹神認作大哥。因為此詩,樹神慧根漸現(xiàn),與佛結(jié)下不解之緣。后來樹神因云游四海,尋找修行法門,很快就離開了寺門,這一別就去了三千年。
化明寺是求佛講習(xí)的場所,千年以來香火不斷。廟宇建立于山上,宮殿建筑巍峨宏偉,有大小建筑一百余座。三面臨山,一面臨水,風(fēng)景如畫,山門外兩邊是化明寺護佑大神,被眾信眾塑有雕像。它們護佑著沈園鎮(zhèn)一方的清凈平安和風(fēng)調(diào)雨順。聽百姓說,此處神明很靈,若遇到難事,必能在這兒尋到良方。化明寺還有一個崇高的地位,它是沈園鎮(zhèn)最大的佛家圣地,亦是東陽國的佛法道場。
雖然看起來風(fēng)光無限,但這里的百姓都生活于水深火熱之中,
歷經(jīng)三千年,樹神再次來訪,真可謂破天荒,心中生起了無數(shù)的感慨。樹神不惜冒著被仇家發(fā)現(xiàn)的風(fēng)險來到化明寺,面見若余大師,其目的正是為了自己心愛的徒弟。此時的若余大師已經(jīng)云游四海歸來,在寺中開壇講法。樹神此時來,山門大開,人潮如海,沈園鎮(zhèn)早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隨后,樹神掐訣化作青衫書生,腰間懸著的酒葫蘆卻泄出縷縷松木靈氣。過功德箱時,一枚銅錢自發(fā)跳入箱中——這‘因果錢’需前世積德之人方能使動。他在禪堂畢恭畢敬等候了若余大師三個小時把《楞嚴經(jīng)》講完,自己則在一旁認真聽講。經(jīng)童慌忙告知若余大師:“師父,有人找你,聲稱是你的朋友”。一開始法師還不信,他雖然回到了住處,但他沒有立刻前去面見。
又一經(jīng)童帶著信物金絲楠木手串交到了若余大師手里,他才明白原來是故人的到訪,急忙起身迎接樹神,他神情歡悅,一步當(dāng)做兩步,急匆匆的就從住處趕到了接待處,推開房門,他道:“老弟,別來無恙?。∪炅?,你還是老樣子,老哥可想死你了。老弟,自那年你離開后,我托人四處打聽也沒有你身影,這是為何?”
“一言難盡啊,老哥哥。當(dāng)年我游歷到西南域,遭受暗魂教追殺,我一路擺脫追殺一路逃跑,最終又遭遇趙氏家族趙霸天追殺,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自封于山,直到如今。不能來看望老哥哥,還請恕罪。這次我來主要想找老哥哥幫我個忙?!睒渖裥膽牙⒕?,慚愧至極。
“但說無妨,我能幫助的盡量幫助?!比粲啻髱熋媛段⑿?,口中非常爽快。
樹神喝下茶水,平復(fù)了一下心情,耐心細致為若余大師說道:“老哥,事情是這樣的,近年來我洞府不知因何故突然闖入三個凡人,一人離世,兩人被我救活,我看二人與我有緣便收做了關(guān)門弟子,如今一弟子始終心魔纏身,不能突破開竅,還望貴兄借你《壇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一用,用完后再來歸還?!?/p>
“小問題,你我皆是這般朋友,自是不必說。想問老弟這次要留多久,可有時間?!比粲啻髱熣f道。
“短則一日,多則兩日,逗留過久,易生弊端。”樹神說道。法師笑了笑“好,足夠!”他們徹夜攀談,他們講習(xí)佛法,直到天明蠟燭的余暉散盡。第二天喝了明道茶,若余大師提議切磋一番,樹神也爽快的答應(yīng)了。于是劃定結(jié)界,以免波及他人。
在結(jié)界內(nèi),若余禪師袈裟無風(fēng)自動,掌中‘卍’字佛印化作金鐘罩下;樹神并指為劍,枝條刺破佛光。二者相撞竟無巨響,唯見鐘身浮現(xiàn)《心經(jīng)》全文,枝條綻放出朵朵婆羅花,二人哈哈大笑。
“我老了,不得行了,打不贏了!若不是老弟留下三分指力,我還不知道如何防嘞!”若余大師謙虛道。
“老哥真是氣勢不減當(dāng)年,還是一如既往的謙虛啊?!睒渖裾f道。二人再次哈哈大笑起來,聲音在小院內(nèi)回蕩。大約過了中午,若余大師前來相送,樹神才借助傳送通道離開。樹神走后,若余法師在風(fēng)中凝視著遠方,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