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陳風的小院門就被敲響了。
“陳大人在家嗎?”門外傳來一個略顯粗厚的嗓音。
陳風打開門,只見昨天那個門子陪著笑臉,身后站著兩個挎著腰刀,身穿差役服飾的漢子,再后面,還有七八個扛著鋤頭,鐵鍬,背著工具箱的短衫工人。
“陳大人,縣丞大人吩咐了?!遍T子連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大人讓您盡管放手修繕鹽倉,一切用度都由府里承擔?!?/p>
“這幾位是衙門里的好手,負責護衛(wèi)安全,這幾位是城里手藝不錯的工匠,都聽您差遣。”
為首的一個差役抱了抱拳,面色嚴肅,聲音洪亮:“陳大人,我等奉縣丞大人之命,前來協(xié)助并護衛(wèi)鹽倉周全,在下王猛?!?/p>
他身后的另一個差役也跟著行禮,只是眼神中帶著幾分審視。
陳風心中微動,李綱果然是行動派,而且考慮周到,派來護衛(wèi),既是保護,恐怕也有監(jiān)視的意思在里面。
“有勞各位了。”陳風拱手回禮,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笑容,“修繕鹽倉,事關重大,正需要人手,快請進?!?/p>
他將眾人讓進院子,簡單說明了情況,便帶著這隊人馬,浩浩蕩蕩地朝著西郊的舊鹽倉而去。
再次來到舊鹽倉,景象已然不同。
有了這十來號人,原本破敗荒涼的地方頓時多了幾分生氣。
“王捕頭,”陳風對那為首的差役王猛道,“安全之事,就拜托你們了,這地方偏僻,需防宵小之輩?!?/p>
王猛點頭:“陳大人放心,只要我等在此,定保萬無一失。”
陳風又轉(zhuǎn)向那些工匠:“各位師傅,這庫房年久失修,麻煩大家先將屋頂和墻壁破損之處修補好,務必不能漏雨透風?!?/p>
一個看起來經(jīng)驗老到的老工匠上前道:“陳大人放心,這點活計,對我等來說不在話下。
“只是不知大人對這內(nèi)部,可有什么要求?”
陳風走到庫房中央,指點著空地:“這里,需要砌三個大灶臺,要足夠穩(wěn)固,能承受大鐵鍋長時間熬煮。那邊,靠墻,需要搭建幾個架子,高度要錯落有致,用來放置過濾的陶罐?!?/p>
“地面最好也平整一下,鋪些碎石,免得泥濘?!?/p>
他一邊說,一邊比劃,將腦海中構(gòu)思的簡易工坊布局清晰地傳達給工匠們。
“另外,我還需要一些大容量的陶缸,至少三口大鐵鍋,足夠多的木柴,還有干凈的河沙和上好的木炭,這些東西,也需盡快采買準備?!标愶L補充道。
老工匠一一記下:“大人的吩咐,我等記下了,這就安排人手去辦?!?/p>
“好,大家辛苦了,如果今天就能完成的話,你們的工錢翻倍。”陳風適時地給出甜頭。
工匠們聞言,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干勁更足了。
門子湊近陳風,低聲道:“陳大人,采買物資的錢,縣丞大人已經(jīng)交代賬房備好了,您列個單子,小的立刻去辦?!?/p>
“甚好?!标愶L點頭,李綱的配合程度讓他滿意。
一時間,舊鹽倉變得熱火朝天起來。
工匠們有的爬上屋頂修補茅草,有的和泥修補墻壁,有的開始測量地面準備砌灶。
王猛帶著另一個差役在庫房內(nèi)外巡視,警惕地觀察著四周。
陳風也沒有閑著,他仔細檢查著庫房的每一個角落,思考著流程的細節(jié)。
溶解池放在哪里最方便取水?過濾區(qū)如何保證清潔?蒸發(fā)灶臺的排煙如何處理?成品的存放又該如何安排?
他走到一處墻角,看到地上散落的一些破舊陶片,心中一動,對正在和泥的一個年輕工匠招了招手:“小兄弟,你過來一下?!?/p>
那年輕工匠連忙跑過來:“陳大人,有何吩咐?”
“你幫我找些這種陶片的碎片,要大小適中的,洗干凈了給我送過來。”陳風指著地上的陶片說道。
“好嘞!”年輕工匠不明所以,但還是立刻動手收集起來。
陳風打算利用這些陶片,配合河沙木炭,制作更高效的過濾層。系統(tǒng)給的知識是原理,具體的實踐還需要因地制宜地不斷嘗試和改進。
看著眼前這初具雛形的工坊,陳風的心情有些復雜。
一方面,雪鹽計劃順利展開,讓他看到了希望。
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已經(jīng)和李綱這條船綁在了一起,再無退路。
“陳大人,粗鹽運來了!”庫房外傳來喊聲。
陳風精神一振,走了出去,只見幾輛獨輪車吱吱呀呀地推了過來,車上裝著一袋袋顏色灰黃的粗鹽,這是李綱承諾的第一批原料。
“卸到那邊墻角就好。”陳風指揮著,看著這些最基礎的原料,眼中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它們變成雪白精鹽的模樣。
“這鹽……好像比市面上的官鹽還要粗劣些?”王猛走過來,皺著眉頭看了一眼剛卸下的粗鹽。
陳風笑了笑:“無妨,再差的原料,到了我手里,也能讓它脫胎換骨?!?/p>
陳風言語間散發(fā)的自信,讓王猛不由得高看了他兩眼。
接下來的幾天,陳風全身心投入到鹽倉的建設和準備工作中。
他親自指導工匠砌灶,搭架,反復調(diào)試過濾裝置的材料配比和層級結(jié)構(gòu),甚至連柴火的堆放方式,他都根據(jù)燃燒效率提出了要求。
系統(tǒng)給的精鹽提純方法非常詳盡,既然人力物力充足,他當然要把每一個細節(jié)做到最好。
他要向所有人展示他的價值。
工匠們最初還有些許疑慮,但很快這種疑慮就消失不見了。
這位年輕的陳大人,懂得東西實在太多太雜,而且往往能切中要害,提出的改進方法簡單卻有效。
王猛等護衛(wèi)也看在眼里,對陳風的態(tài)度愈發(fā)恭謹。
他們隱約感覺到,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舊鹽倉,恐怕真要弄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名堂來。
這天傍晚,最后一個灶臺砌好,過濾架也已搭建完畢,庫房被簡單清掃干凈,雖然依舊簡陋,但已經(jīng)具備了初步生產(chǎn)的條件。
陳風站在煥然一新的庫房里,感受著泥土和石灰的新氣味,深吸了一口氣。
“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