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到了磚出窯的日子。趙羽也無暇再去詢問綠石頭的問題。
期間趙羽已經(jīng)把皮料上的毛和碎肉脂肪都刮干凈處理好了,并浸入了用樹皮煮出來的鞣酸里。
這下皮料又可以丟在那浸泡一段時間了(每天還得去添加鞣酸)
亞麻也挖了個坑添水丟進去漚了(再次派了人去收割了許多筐,足夠這個冬天揮霍了)
還順便拜托狩獵隊采集了幾筐亞麻籽回來,趙羽準備把它炒熟了當零食吃。
可以說趙羽現(xiàn)在手頭上的大部分項目都是這種費時又費力的大活。
他還得到處跑,每一處都盯著,因為族人都不知道工藝流程,趙羽還得現(xiàn)教。
不過好在磚窯這邊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這磚窯已經(jīng)在三天前打開了窯口繼續(xù)散熱,今天已經(jīng)冷卻的差不多了。
陶和土跟著趙羽進了磚窯,窯里依然透著一絲暖意。
雖然前面沒怎么提起,但其實這段時間陶和土一直跟在趙羽身邊,學(xué)習了整個制磚流程。
現(xiàn)在終于到了收獲的時候啦,趙羽興奮的從磚堆上拿下兩塊磚頭,青藍色的表面就好像鋪了一層霜,互相磕了一下發(fā)出了清脆的“金屬聲”
啊好沉,啊好結(jié)實,好磚頭??!
趙羽不知道的是,這種磚頭是行話中的“窯頭青”,是磚中的上品,一般出現(xiàn)在磚窯的上層。
不過不影響趙羽的心情,他叫上幾個族人一起,把磚頭全卸了出來,先清點損耗。
這窯這次燒了5000塊磚頭,那種青藍色的好磚只出了500來塊,剩下3000多是普通青磚,墊在底下那1200來塊沒收尾好變成了紅磚,還有200多塊只能報廢無法使用的白磚。
這個產(chǎn)出率趙羽很滿意了。
他原本的目標就是能出一半磚。
現(xiàn)在的收獲可是大大的超過預(yù)期吶!良品青藍磚的出品率甚至達到百分之十,普通出品也有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三十的損耗可以接受。
既使是在這百分之三十損耗里的紅磚,也是有用途的,他打算用這些紅磚去砌陶窯。
沒錯,這些低質(zhì)量紅磚其實才是趙羽的目標,首先這些紅磚和青磚都不是耐火磚,高溫下都會損耗,其次在高溫持續(xù)烘烤下,青磚會品質(zhì)退化變回紅磚。
而這些紅磚壞了不會心疼,并且量大,一次出窯就可以砌差不多十次陶窯了,成本可控吶。
至于青磚他不會用來砌陶窯浪費掉的,青磚的更好作用是用來搭建筑。
只是目前他沒有建筑需求,索性先發(fā)動族人全背去部落籬笆墻邊堆好,方便以后需要時取用。
磚窯旁邊又準備好了5000塊磚,在做好足夠燒這一窯的數(shù)量后,趙羽就把制磚先叫停了。
兩窯磚目前足夠用了,又不是修城墻,足夠滿足這一段時間的建設(shè)需求了。
而且開一次磚窯的資源消耗太大了,這段時間部落的柴火都快告急了,燒完這第二窯磚,趙羽就要設(shè)法解決這個問題了。
重新碼放磚塊點火燒磚,將現(xiàn)在的磚窯交由一個族人管理,趙羽便拉著陶和土回部落去挖陶窯了。
地點就選在部落里面,陶窯的占地其實不會太大,直接在晾陶器的棚子旁邊就可以了。
這樣等天氣冷了也可以在部落內(nèi)燒陶,不至于浪費冬天近三個月的時間。
地方選好,直接開挖。
趙羽要挖的是一種半埋式的橫焰窯,半埋式的結(jié)構(gòu)有助于保溫。陶窯的結(jié)構(gòu)由三部分組成,從前至后分別為火膛、窯床、煙道。
由于是半埋在地下的,火膛前面與窯床旁邊還需各挖一個操作坑,以供人往火膛里填燃料和往窯床里放置陶器。
窯床底下還需要用磚頭豎立排列幾條通道,以保證陶器的四面都能受熱均勻。
這個窯床趙羽計算了一下,留出了一個2米長,1米寬,1.5米高左右的窯室。
這就足夠用了,再大的陶器當前的技術(shù)也燒不出來,炸爐的可能性還更大,小窯反而還方便溫度的提升。
再次調(diào)集了十個族人挖了一天,大體就把陶窯結(jié)構(gòu)挖好了。
最后內(nèi)壁砌上磚塊,抹上粘土封堵住所有縫隙,整個陶窯就完成了。
開窯前,先點火烘烤一番去除水汽,黑色的濃煙混雜著白色的水霧從煙道涌出。
在這段時間,趙羽叫上陶和土一起給晾好的陶器刷釉。
最原始的釉就是草木灰兌點水了,燒出來的效果會土黃土黃的,樣子不會太好看,不過好用就行。
只見趙羽抓著一把樹葉作刷子,在釉水里涮了涮,然后就在一個陶缸里抹了起來。
陶缸挺大,抹一遍還不夠,他來來回回抹了兩三遍,力求涂抹的均勻,抹好了便放那棚子接著晾,轉(zhuǎn)向下一個。
水缸是用盤條法做的,大小和背簍一樣。
約60厘米的直徑高約一米,剛好可以塞進背簍里,方便以后打水搬運。
除此之外之前還做了一些大小不一的水盆、陶鍋、餐具等,這次一并上釉準備燒制。
趙羽已經(jīng)迫不及待要改變部落的餐飲衛(wèi)生了,他要部落每個族人都能用上自己的餐具。
第二天早上,睡眼惺忪的趙羽就被陶和土拉來了陶窯,等待了許久的他們再也等不及了。
兩人滿眼期待的盯著趙羽,貼心的連引火物都帶好了。
趙羽也不好再拖,拉開窯床側(cè)門,便是開始了裝陶器。
晾了一晚,釉已經(jīng)干的差不多了,均勻的附著在陶器表面,趙羽小心翼翼的將陶器捧進窯床,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好。
這次他要燒兩個水缸,幾個水盆,以及好幾套餐具。
全部陶器歸置好,再把窯門推回去,將縫隙用粘土再次堵上,準備完畢,可以點火!
這次燒陶趙羽準備的燃料是木炭,他在燒磚的時候已經(jīng)順道準備了一堆。
陶器畢竟不同于磚頭,趙羽需要的就是高質(zhì)量的陶器,所以更高熱值的木炭就很值得使用了。
陶器的燒結(jié)需要至少700度以上的高溫,而要燒成漂亮的釉至少也得1000多度。
木炭不僅溫度更穩(wěn)定,而且還能釋放更高的溫度,趙羽是必然要選擇木炭的。
燒陶的時間和過程也需要把握好,按比例就是要有一個較長的升溫期、短時間的高溫期、和較長的降溫期,而趙羽無法計算自己這窯的陶器具體要燒多久。
他決定先按總時長一天半的時間來燒制。
和陶、土講解了燒制時間的比例,就讓他們自己去把握了。
趙羽的性格便是如此,沒辦法把事情完美準備好的話,就會先嘗試一遍,然后不停的嘗試驗證。
其實相比于盲目摸索,趙羽已經(jīng)把框架給陶和土搭好了,他希望陶和土能在自己提出的流程大方向上,自行摸索出一套合理的工藝流程。
過了兩天,出了一窯陶器,一看基本都是碎的,水缸燒好了一個,水盆全部爛掉了,餐具只有碗碟成功了幾副,陶鍋反而成功了兩只。
趙羽也沒灰心,叫上陶土,告知了他們驗證方向,讓他們自行燒制。便帶著唯一一個水缸離開了。
“巫爺爺,在嗎?”
趙羽帶著水缸來到了石屋這里,他來兌現(xiàn)諾言了。
巫正在和星商量著什么事情,盤著腿,神情凝重,雙手不自覺的叉在了一起。
突然聽到趙羽聲音,樂了。
趕緊叫星迎他進來,巫現(xiàn)在賊喜歡見到趙羽,每次見到他都有好事情,而且他正好有些事要請教趙羽,這不巧了么。
趙羽踏進石屋,這里和上次見一樣的昏暗,火盆里橘黃色的火焰依然跳動,不一樣的是趙羽的刻字泥板現(xiàn)在占據(jù)了這里的大部分地方。
看來巫和星每天都在這里復(fù)習和研究。
如此勤奮,怪不得現(xiàn)在能說一口流利的大白話,要是不勤奮人家怎么能成為巫呢?
而巫見到趙羽提著個大水缸進來,也是驚訝不已,趙羽果然又給了他一個大驚喜。
兩人互相佩服著坐了下來,趙羽表示要將缸送給巫,巫弦也沒有拒絕,樂呵的收下了。
招呼著星也坐過來,和趙羽講起了剛才二人聊天的內(nèi)容。
只是兩人神情沒有了剛才那么凝重,趙羽給他們兩人帶來了非常充足的安全感。
“力,部落現(xiàn)在到了極危險的地步?!?/p>
星直接開口把問題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