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深深吸了一口氣。兩條白龍自鼻中竄出。圍觀群眾大吃一驚,
驚異萬分——這煙咋就從,咋就能從,鼻子里出來呢?.先知不抽煙。
但也并不是沒抽過煙。三十幾年來,怎么也有一包的數量在先知的手里被燒掉。
出于好奇,先知還稍稍練過幾回吐煙圈,
以及現在這個“鼻竅生煙”——一切因為好玩與???,
如今也的確達到了“技驚四座”的效果。然而…….咳嚯咳嚯!
咳嚯咳嚯咳嚯……正所謂:裝X有風險;裝X與傻X僅一步之遙……很不幸,
先知這回,就玩兒脫了。.先知其實挺謹慎的。(要不,先來一口試試?
)開始之時,先知很猶豫。手拿雪茄,卻滿懷擔心。是煙草倒還好說,
可難過到看到幻覺?真要有什么不得了的東西在里面……。
如今的狀況卻不是想不試就能不試的。不是說拒絕了會怎樣,或是會被怎么樣。
長老他們的失望估計是免不的,但關鍵卻是,
不試試自己也不甘心啊——萬一真要有什么神奇的效果呢?
這東西一直很安全、一直沒出過事嘛。
.先知不斷細看、嗅味、詢問——為內心的糾結爭取到了不少時間。
既然不甘心放棄,最后索性把心一橫,一咬牙一跺腳,
抱著“早開始早結束”、“有沒有就看這一把”的念頭,不再猶豫。于是,
先知的第一口……小心翼翼地,連續(xù)但短促地慢慢吸了那么幾小口。
這程度除了就著火讓雪茄點著,并未吸入多少煙氣,且都只留于口腔未進入肺部。
(沒什么特別的感覺。淡淡的煙草味,比香煙的刺激性還小。)這是先知的第一個反應。
先知不抽煙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喉嚨鼻子本來就不咋地,
香煙的味道顯得過于刺激了——多抽幾次或許會習慣么……畢竟不是什么值得克服的好習慣,
先知完全沒有“為此努力”的想法。.第二口的吸入量加大了不少。安全起見,
依舊是在口腔里打了個轉,就被緩緩吐了出去——結果依舊,沒什么感覺。
改大口——還是沒反應。說來,巫師是要抽多少才有效果來著?
估計……有效沒效,都得等這一根抽完吧?那么,繼續(xù)吧。
.因為一直都沒反應,先知慢慢加大了力度,并有意識地,將煙引入肺部,
并玩起了花槍……再然后,自然就玩兒砸了。老實說,雪茄的刺激性比預想的小不少,
卻還是引起了先知的不舒服。只可惜,這種程度的反應不在“起效”之列,
僅僅只是煙氣入肺后被嗆到。.嘗試……就僅此一根吧。不管怎么說,
一根總得燒完它。對于“溝通天地”這種迷信持不信任態(tài)度的先知,
原本對此便沒有抱持多少期望,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失望。內心放棄測試之后,
接下來就當是玩了——反正,只要不是煙霧大量吸入氣管和肺部,
也無需擔心會有多大的刺激。但,怎么說呢?
先知照著影視里那種吞云吐霧時的架勢和派頭在那兒耍,
卻是真把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們,給唬得一愣一愣的……可惜,最終未能溝通天地先祖,
讓長老們若有所失。.隨著最后一絲煙火的消失,測試正式結束。
相對長老等人的失落,先知卻冒出了別樣的想法:這不就是煙草咩?特產吶,可以當。
先知忙活來忙活去,為的就是盡早武裝探索隊,以便探索周邊地圖。
能尋得新的資源以及可加入的人口自然最好,能聯系到友好的部落展開聯系那也不錯。
而雙方交往之時,若己方能有個拿得出手的商品,可是會帶來各種方便的。
煙草暫時應該沒有市場——從印第安地區(qū)傳播到歐洲,并成為一種成熟的商品,
煙草經歷的時間可不算短——這個慢慢培養(yǎng)吧。但有個應該有市場的好東西,估摸著,
處理一下就能拿出來了。【貿易品】。嗯,記下來記下來!.晚飯后,
先知住處。借助著火光,先知開始一一查看族長帶回的材料樣品。
草木類的都沒什么價值,或者該說沒發(fā)現什么新價值。這沒什么意外的。
平時草木材料用的多,族民對它們的認知度自然不會低。
軟的、硬的、韌的……有用能用的早就被發(fā)掘了出來。原本就是本著摟草打兔子的原則,
沒用就沒用了吧。先知關心的重頭,主要集中在礦石上。
.一大塊石灰石……至少看起來是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鈣)。有了這玩意,
生石灰(主成分氧化鈣)、熟石灰(主成分氫氧化鈣),就算是能搞到手了。
生石灰依靠對石灰石進行原始的煅燒,也就是扔火堆里,即可獲得。
這是一種氣硬性凝膠材料,在干燥環(huán)境下會凝結硬化。既可以拿來當建筑填材,
也可以拿來做粘結劑。生石灰遇水,會起化學反應,生成熟石灰。而熟石灰,因其性堿,
可以拿來殺菌消毒。這個可是相當重要的。在一處連個茅房都沒有的地方生活,
能有殺菌消毒的辦法,就能讓人心安不少——在現有環(huán)境下生病,真不是鬧著玩的。
哦對了。得盡快制定修建茅房并定期填埋的計劃。除了殺菌消毒,
生石灰加水混成石灰漿,可以當作建筑涂料和防水材料。
氧化鈣、水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起反應,
涂刷過的墻面會生成硬質碳酸鈣——在獲得潔白平整墻面的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防水性能。
在沒有水泥和其他合適的磚石粘接材料時,石灰也能拿來勉強替代一下。此外,
石灰水好像還有一定的漂白效果。制紙用的紙漿,
添加一定堿液后可使紙張變得潔白且更具韌性。羊皮紙制作時泡堿液好像也是同樣效果。
再有就是,紅糖經過黃泥水過濾和石灰水漂洗后,能制作糖霜……反正是用處多多。
這些,大多屬于先知的道聽途說,尚不明真?zhèn)?。但不管真假?/p>
先知都在墻角一一做了記錄,免得忘記。嗯!得盡早考慮記錄的問題了。
墻角不僅地方有限,查閱保存也不方便。.至于其他石頭……適合制作石器的,
首先要求質地堅硬。敲擊時能發(fā)出清脆聲響的,摔碎或砸碎之后,
就可能獲得帶鋒刃的破片;而發(fā)聲沉悶的,大多質地疏松,不堪使用。
這并不是什么難以發(fā)現的小技巧,族民們都知道。所以和草木類的一樣,
這次也沒發(fā)現什么可用的材料。之所以還讓費力帶回各種“廢石”,
一方面固然抱著“可能還有什么被忽視的寶貴石材,
會被自己超越時代的見識所慧眼識珠”的想法……做石斧什么的用不上,
不代表就不能別有他用。更主要的是——雖然知道概率低下——實實是內心深處,
希望能撈到“尚不為人知”的金屬礦石。為此,于出發(fā)之前,
先知憑著自己的記憶、推測,甚至是想象,向狩獵隊,尤其是族長,
不厭其煩地描述了好久關于礦石可能的形態(tài)和特征。先知知道自己不是搞礦產的。
知道大多信息只是在玩游戲時遇到了,因一時好奇才上網查詢而獲得的破碎信息。
留下的些許記憶,其中模糊、錯誤,在所難免。只是,有參照參考,
總好過沒頭蒼蠅似的瞎撞……對不?.說石炭,先知的描述是,一種黑色的石頭,
斷面可能光滑且有光澤。也有叫褐煤的,
黑褐色、質地疏松、光澤暗淡——當前主要看重的是能燃燒,褐煤品質雖差,
但也能湊和著用。說金屬礦石,先知首先提到一個關鍵詞:紅色。銅礦石,
按照記憶,最好的或者說含銅量最高的,應該就是呈紅色(胭脂紅,或暗紅)的赤銅礦。
根據具體存在形態(tài)的不同,具有半金屬光澤(類似陳舊金屬,反射效果較差),
甚至金剛光澤(類似寶石打磨后的反射效果——有這種效果的礦石,也多以結晶體出現)。
赤銅礦主要成分是氧化亞銅(Cu2O),與木炭一起“燒”,準確來說,
是和木炭不完全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CO)發(fā)生還原反應,從而獲得金屬銅。
氧化鐵(Fe2O3)也呈紅色——雖然赤鐵礦不都是紅,或紅褐色的。
按存在形態(tài)的不同,赤鐵礦有塊狀、土狀等各種存在形式。
其中又以腎狀(具有較大的球形或橢球形凸面),以及鮞狀(即魚卵狀,
較小的球形或橢球形凸面)的,最具代表性——這也是先知能記得的原因。
獲取金屬鐵的方式和赤銅礦一樣,與木炭一起“燒”,簡單方便。
.不光只有“紅”。黃色。
銅(Cu)與鐵(Fe)的硫(S)化物——黃銅礦(主要成分CuFeS2)。
理論上,只要溫度夠高,銅元素會變成銅的硫化物,再變成銅的氧化物,
之后就如同赤銅礦那樣,可以被還原成金屬銅。至于鐵元素,則因不易分離,
一般做礦渣處理。順帶一提,
硫元素與氧氣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硫(SO2)氣體——這是工業(yè)制硫酸的原料。
只是如今缺乏催化劑,否則,用濃硫酸鈍化鐵器,在表層形成致密氧化層,
還能用以起到防銹的功效。使用黃銅礦,問題挺大的。一方面,
用木炭不知道溫度夠不夠……也許要煤炭或焦炭才能變得可行。再一方面,
二氧化硫是某些火山區(qū)域生靈絕跡的要因,是形成酸雨的兩大罪魁禍首之一。
沒有一定的防護和應對手段……最后就是含銅量太低??捶肿邮剑?/p>
Cu2O(赤銅礦)含銅88.8%,
而CuFeS2(黃銅礦)只有34.5%……這還不是礦石的含銅量。以赤銅礦石為例,
除了Cu2O這個被需要的成分,還含有大量巖石等其它雜質。但真要沒得選擇了,
少量制取以解決“有無”問題,可比污染什么的更重要。.類似的,
還有黃鐵礦(主要成分二硫化亞鐵FeS2)。含鐵量同比黃銅礦的為高,但也有限,
且還保留著溫度與酸毒問題,可能不太適合拿來冶鐵。再順便說一下,所謂的愚人金,
其實就是黃鐵礦——金燦燦,只是份量(密度)僅為黃金的三分之一。
.先知之所以要提“黃色”這種不太合適……好吧,是不合適,的玩意,
除了黃色比較醒目,方便找尋之外,秉持著的是“先發(fā)現,再考慮怎么處理”的想法。
真要說靠譜,還得說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