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發(fā)什么愣啊,浪費時間很可恥的,知道不?”還我河山打斷了我的遐想,
過來一把拉住我往空地走去,一邊說到:“這里是永測服務器,內(nèi)測開始前的幾天,
所有外聘玩家都會在這里訓練及考核,在內(nèi)測的前一天,
合格的外聘玩家將會到屬于他們的服務器去,不過隨時可以要求回來這里。
”“穿梭服務器難道不影響人物屬性、技能及裝備嗎?”我不解地問道。
“你有發(fā)現(xiàn)人物屬性欄和技能欄嗎?再說,嘿嘿,不說了,小子喜歡套話。
”河山差點說出來,卻及時地打住了。
我又做了個撓頭的動作來掩飾被人看穿用意后的尷尬,不過想起這是游戲,
只要你不操作別人就不知道你的反應,倒是這個動作暴露了我的狼狽。
那些人依然刻苦地做著早操,有的似模似樣地做出幾個動作,有攻有防,
極象拳法中的幾個招式,有的卻手腳配合失調(diào),搖搖晃晃十足醉鬼的模樣,
還有的不是打在自己身上就是狠狠地摔自己幾下,也有人坐在一邊聊天,
估計是在休息并交換心得。整個場面五花八門凌亂不堪,有趣極了。
我在一旁也不急著練習,先是從F1到F12將特定功能鍵一一試過,
粗略看看具體都是些什么功能。呼出了F1系統(tǒng)定義動作,
有:問候、感謝、道歉、祈求、道別、憤怒、同意、反對、笑、哭泣等等十種常用情感動作。
看來BOX公司是想硬性規(guī)定這些常規(guī)動作了,肢體語言可是生物間最早最基礎的溝通方法!
F2祈禱和F3鍛煉,系統(tǒng)問我是否開始錄制動作,由于動作控制還沒上手,
于是選擇放棄。F4呼出物品,按了幾下沒有反應,可能是我現(xiàn)在身上空無一物吧。
F5動作設置,剛剛才設置好的,不改了吧。F6和F7關于視角切換的剛才已經(jīng)試過,
以后在游戲里慢慢熟練吧。F8制作和F9組裝依然沒有反應,
也許也是因為我現(xiàn)在還沒有物品的緣故吧。F10整裝,屏幕切換到一個畫面,有兩個窗口,
左邊略小的窗口是一張臉,估計這就是我的相貌了,
右邊大一點的是一個可以旋轉(zhuǎn)的3D人體模型,現(xiàn)在穿著一條草裙,這大概是我的全貌了,
想試著改變點東西把自己弄得與眾不同,但沒一點反應,
看來還是要在游戲中獲得什么物品才能啟用這功能吧。F11管理仍舊是沒有任何反應,
估計也是需要物品來觸發(fā)的。翻過了特定功能鍵,接下來就要試試動作鍵了,
先不忙著自己上陣,還是專心看看其他人的動作,
發(fā)現(xiàn)有自己喜歡的或感覺有用的就趕緊記住,然后嘗試分解動作,
揣摩這個動作是哪幾個基本動作的組合,接著開始模仿,正確了就用筆記下來。
看了許久,記下了滿滿兩張A4紙的動作,也有了些心得,按捺不住心里的沖動,
開始自己設計動作。不過模仿歸模仿,畢竟是在別人成功的基礎上來實踐,
自己創(chuàng)造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腦子里的動作是天馬行空、流水行云,
做出來卻是抓耳撓腮、搖頭擺尾的,連自己都感覺好笑。
讓我擔心的畫面旋轉(zhuǎn)的問題倒是沒有出現(xiàn)。
因為演練招式時視角是必定要跟著身形變化的,
而CS在處理這種情況時采用的是旋轉(zhuǎn)畫面的方法,弄得無數(shù)玩家頭暈眼花。
“山河志”這樣復雜的動作設計勢必造成更復雜的畫面移動的問題,
可它卻躲避開畫面連續(xù)的慣性思維,而是采取了直接的畫面切換的方法,
將前后兩個身形中眼睛看到的畫面直接地切換,省去了其中旋轉(zhuǎn)的過程。這樣很好,
只是還需要多習慣而已。突然發(fā)現(xiàn)大家都停了下來,圍了個圈子看著一個人表演,
好奇心驅(qū)使我停下正不亦樂乎的想象與創(chuàng)新,湊上前去。只見一個帥哥在場中狂舞,
那身形猶如蛟龍出海猛虎下山,馬步沉穩(wěn),轉(zhuǎn)身輕靈,拳如狂風,腳似閃電,
翻騰跳躍間好似靈猿探桃,又如蒼鷹搏兔。雖然他的動作在連接之間仍有些滯澀,
雖然那條草裙使他的動作看起來有點不倫不類,
但他將諸多動作連貫使出的成功已經(jīng)讓在場的每個人都瞠目結(jié)舌了,
那種震撼的感受就好比當你在地面全力奔跑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有人在空中一飛而逝,
驚訝、崇拜、妒忌、疑惑不解、恍然大悟,我想這些詞語仍不足以形容在場人員的各種心情,
可惜“山河志”還不能做到可以將玩家的神態(tài)與心理直觀又細微地表達出來的境界。
三十多個動作他重頭到尾連續(xù)做了數(shù)遍,一次比一次連貫,一次比一次迅速,
可見他對這些動作的操作已經(jīng)熟悉無比了吧。
一個名詞伴隨著一個奇怪的念頭在我心里升起――“武術(shù)”,
也許身為中國國粹的武術(shù)就是這么產(chǎn)生的!當你把一些有效的攻防動作巧妙地連貫與過渡,
一套拳法也就蘊育而生,當各種有著不同特長的拳法百花齊放的時候,
武術(shù)也就開始大放光彩了。只見場中那哥么越舞越慢,
最后隨著一個出拳動作而直挺挺地倒下,大家面面相覷,那場面竟是無比地滑稽與怪異。
“哈哈,小武太投入了,有了發(fā)現(xiàn)就忘我地練習,以至于忘了看自己的耐力狀態(tài)了吧。
”又是還我河山出面打圓場:“來,坐下來休息,順便把你的經(jīng)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這時我才知道原來這位酷哥名叫“武”,
以他在我們中間能如此迅速并且是第一個將操作達到如此境界的情況猜測,
他很可能是個武術(shù)愛好者,“武”這個名字于他倒也是名副其實。
這時他“嘿嘿”笑了兩聲,從地上爬起坐在原地,施施然地開始介紹經(jīng)驗了。
“其實我比大家都早進入游戲,練的時間也長,大家不必這么大驚小怪的。
有資格做‘山河志’的外聘玩家就說明大家都是聰明人,我也不嚼舌頭,
簡單而重點地說說其中的關鍵吧?!笨此膊恢t虛做作一番,言語上又是如此直接,
想來這哥么是個直性子,同時也是蠻傲氣的一個人,應該可以交往交往,
只不知道別人對他這樣的態(tài)度是否和我一樣的感受了?!拔矣X得有三個重點。一是,
兩個招式的姿勢不能有太多的變化;二是,注意身體重心的轉(zhuǎn)移;三是,
每個招式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或長或短。就這三個重點,關鍵要靠自己領悟,
其中的‘度’也需要靠自己在練習中把握?!敝灰娖溆嗟娜寺犕旰蠖紱]有動作,
大概都陷入思考了吧。我聽完這番經(jīng)驗總結(jié)后雖然沒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卻也受益良多,
可以說“山河志”的動作設計也是貼近現(xiàn)實的:一,兩個招式之間變化太大,
招式之間的連貫就需要做許多動作,不如在其中插入幾個招式來連貫;二,
任何招式的施展都是肢體動作,挪移之間重心必然要轉(zhuǎn)移,
所以有的招式可以想象但無法實現(xiàn),就是受自然規(guī)律的約束;三,
每次出拳踢腳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是務須置疑的,
時間不夠就倉促做下一個動作必然拖泥帶水,時間過多招式老了也就拖拖沓沓毫無威力了,
更何況許多招式就是借助重心的變化而使出,靠的就是一瞬間的身體發(fā)力,比如說醉拳。
想通這些道理,不禁手癢起來,匆忙道了聲謝,就開始組織剛才記錄下的各種招式了。
不過還是那回事,看過再模仿容易,想象更是簡單,但自己實踐起來就有難度了。
將紙上的招式編了號,再一一演練過一遍,然后將姿勢接近的幾個排列起來,
接著將沒有排列上的動作再演練一遍,挑出幾個比較接近的,再想象幾個銜接的招式,
記下來,在排列上加上這幾個招式。如此循環(huán)幾次,
終于將幾十個招式串在了一起形成一套自己的拳法。正得意著,看看其他人的進展,
優(yōu)越感立刻大大打了折扣。只見已經(jīng)有許多人或多或少都在演練幾個連貫的招式了,
而我的拳法招式雖多,卻還沒有連起來演練過。不禁在心底暗暗感嘆:貪多必損?。?/p>
看大家不亦樂乎地在自創(chuàng)拳法,還我河山又冒出頭來,打斷了大家正上頭的興致,
說道:“大家都歇歇吧,不必這么執(zhí)著于招式之中。再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不過在這之前先提個問題,誰知道古拳法與現(xiàn)代搏擊之間的差別?
”顯然大家都還沒從剛才的熱情中回復過來,這個問題問得大家懵懵懂懂的,
不過如果不是武術(shù)愛好者,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見大家沒反應,
還我河山就點名提問了:“小武,還是你來說說?”“嗯,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照我的理解,古拳法講究招式與身形,
更多意義上是一種健身運動;而現(xiàn)代搏擊講究攻擊效率,即一擊致命。
”武回答的態(tài)度比剛才傳授經(jīng)驗時慎重多了,顯然對這個問題也沒有非常自信的把握。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了。來,小武,這里就你操作地最熟練了,
你也該休息得差不多了,跟我過過招。對了,先把力量調(diào)到最小,就是點到為止了,呵呵。
”聽到這話,我眼睛一亮,又想到了許多。首先是這個力量調(diào)節(jié),
這個力量大小說不定與動作需要的時間有關,
而且應該還有別的訣竅;其次是古拳法和現(xiàn)代搏擊的差別,
使我想起了古龍筆下的葉孤城和西門吹雪,葉孤城的天外飛仙講究的就是招式的精妙,
而西門吹雪的一劍封喉則就是一擊致命中的典范了;最后讓我得意的是一個想法――距離,
如果能掌握好與對手的距離,那豈不是將勝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當然這只適用于單挑的情況。想到這里,場中的兩個人已經(jīng)開打了。
武還是將他那套已經(jīng)練得行云流水的拳法拿出來,也不管是否能打到還我河山,
自顧自地打了起來。結(jié)果還我河山很不給面子地在一旁做起動作,
給人感覺就象在做準備運動,伸伸腰,甩甩手,扭扭腳,讓人感覺特別痞。
武好象也發(fā)現(xiàn)這個情形,停了下了,頓了頓,估計是在思考。未幾,他突然起跳,
騰空而躍,飛起右腳向還我河山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