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從996時代穿越過來的穿越客,張紅旗最討厭的就是沒有報酬的強制加班,更別說被別人算計做明顯超標的工作。
于是他對比先后領到的材料,開始分析自己到底該如何應對。
這一分析,他才明顯感覺到前后兩摞材料之間的差異。
之前的那一摞材料大多數都是簡單的工藝文件,雖然看著多,但是因為這些工藝文件都是按照特定的格式來書寫,翻譯起來相對算是容易。
后面安排給自己的那一摞材料就不一樣了,看起來雖然厚度要少一點點兒,但是內容基本上都是近兩年的國外航空雜志上面復印下來的。
里面的內容全部是關于國外軍用飛機的,涉及到的內容不但多,而且雜。要想真正翻譯好,所需要會的專業(yè)詞匯要多了不少。
大概在那個幕后算計自己的人想來,如果自己要想把這些材料翻譯好,中間要花不少的精力用在查詢相關專業(yè)詞匯上面。
弄明白對方的算計后,張紅旗樂了,在他看來這純粹是給自己提供來錢的門路了。
之前他曾經想過,寫點傷痕文學之類的來混點稿費,可是他總歸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期,單純地為了稿費而制造傷痕的寫作總歸不太得勁。
現(xiàn)在好了,有了正規(guī)途徑接觸到外文軍事期刊,正好翻譯點相關文章掙點稿費。
不過在這之前,張紅旗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先去找了王技術員。
“王同志,我看了一下你之前給我換的那些資料,我發(fā)現(xiàn)應該都是些外文雜志的復印件。
所以我想請問一下,這些資料應該是不涉密的吧?”
王技術員本來以為張紅旗來找自己是因為資料太難的原因,結果聽到對方這樣問自己,于是腦補對方大概是想請外援。
“這些資料的確是不涉密,但是小張這是對你們的測試,所以你是不能拿資料去找別人幫忙翻譯的。”
張紅旗哈哈一笑,趕忙解釋道。
“這些資料雖說專業(yè)詞匯多了點,但是還真到不了要人幫忙的地步。
我是這樣想的,我看這里面的內容挺有趣的,好多關于國外先進裝備的介紹和評論。
里面的內容好多都沒有在《航空知識》上面看到過,所以我想翻譯出來后,謄抄一份投過去。
不然翻譯出來的東西測試完了就丟在故紙堆里,這樣實在是太浪費了,投稿到雜志上,讓更多的國人開眼看世界也算是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p>
王技術員一聽,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雖說這年頭的人實在,但也沒人是傻子。
在廠里安排的工作任務不忙的時候,大家都是一杯茶一包煙,一份報紙混一天。身為知識分子怎么可能不曉得去年10月12日的《關于試行新聞出版稿酬及補貼辦法的通知》。
這份通知正式恢復了廢除了十一年的稿酬制度,就他所知道的,現(xiàn)在科室里就有人在努力的寫稿子,打算賺點稿費來買電視機。
要知道著作稿千字2~7元,翻譯稿千字1~5元,只要多發(fā)幾篇,多少也算是個進項。
“看不出來你小子還挺有追求的。
你放心,不涉密,放心大膽的去投稿。
專業(yè)詞匯不懂的,你去XX號書架上先自己找書查一下,實在是搞不懂也可以去找人問。
你爸的面子在廠里好使,真正搞技術的基本上都不介意給你指點一二?!?/p>
在得到確切的回復后,張紅旗就帶著資料去XX號書架那邊。
王技術員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不由感嘆,這李秘書的算計八成是徹底落了空,說不得還會讓這小子賺上一筆。
……
張紅旗在查找資料之前,就在心中對Qwen3-72B下達指令,讓他將之前錄入文件中所有的專業(yè)詞匯給挑了出來。
然后就針對這些詞匯開始起了查閱資料的過程。
有了明確的清單后,查閱資料的過程就很快了,也就是翻翻字典的事。
結果和張紅旗預想的差不多,這個時候的某些專業(yè)詞匯和后世的翻譯很不一樣。
如果按照之前Qwen3-72B模型生成的翻譯稿來交差,考核自己的人應該會覺得翻譯得怪怪的。
至于有多怪,大概就跟聽到簡玉珊在演習里說的話一樣的感覺。
在確認這一點后,張紅旗讓大模型把所有的翻譯稿又重新修正了一遍,最終收獲了符合這個年代風格的翻譯稿。
當弄完這些后,張紅旗又抽空去看了那兩個與自己一同進來的同事,了解了一下他們的工作進度。
在相互溝通,互相謙虛之后,張紅旗算是大致估算出來他們的工作速度。然后就按照他們的工作速度乘以2,計劃以這個速度來安排自己的工作進度。
沒辦法,經過評估,差距實在是有一點大,系數乘小了他怕躲在幕后的黃主任派系的人借機找麻煩。
在資料室查閱了近幾年的期刊后,張紅旗選定翻譯的第一篇文章是關于狂風戰(zhàn)斗機的。
對了,本著不出錯的原則,他翻譯的時候還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譯成旋風戰(zhàn)斗機。
之所以選擇首先翻譯這篇文章,完全是因為文章中聲稱狂風戰(zhàn)斗機將會在范堡羅國際航展上展覽。
這架由英國、德國、意大利三國合作研制的雙座雙發(fā)超音速變后掠翼戰(zhàn)斗機是現(xiàn)在最熱門的戰(zhàn)斗機之一,雖然還沒有服役,但國際上已經把它看作是歐洲版的F14。
在張紅旗的印象里,變后掠翼飛機在截擊防空型作戰(zhàn)時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在前世,華夏有一大批人想買F14用于攔截遠程轟炸機。
當然,在那個時候想是想,但是囊中羞澀,再加上對方只賣飛機不轉讓技術,因此到最后還是沒有舍得花錢去買。
如此有話題性的戰(zhàn)斗機,其相關文章肯定也更受歡迎,在不撞稿的情況下,自己投稿被錄用的可能性也更高。
除此之外,張紅旗還打算在這篇文章過稿之后,再寫一篇關于航空業(yè)國際合作的文章。
在確定下來后,張紅旗找來幾張復寫紙,仔仔細細地墊好,然后就開始了大力抄寫早已翻譯好存在服務器里面的稿子。
在這個年代其實大單位都有復印機,峨眉機械廠就有漢光機械廠生產的硒靜電復印機,但是他現(xiàn)在才進單位,又辦的是私事,所以也不好公器私用。
時隔多年再次體會到大量抄寫的滋味,張紅旗對于打印機很是懷念,可惜的是,在這個年代,就算是小型機,漢字的處理能力都還在開發(fā)當中。
在抄好一篇文章后,張紅旗仔仔細細地檢查了抄好的文章,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手藝還是如以往一樣好,即使是在額外墊了一張紙的情況下,下面的兩份依然非常清晰。
至于額外墊了一張紙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出于謹慎的原因,他不想交到單位的稿子背面有復寫的痕跡。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他把第一篇翻譯稿交上去的時候,與他一起進來的那兩位就已經帶著圖紙,到生產一線去與一線工人溝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