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隊伍經(jīng)過鬧市街道。
顧景之三人騎著高頭大馬,頗有些‘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感觸。
前有旗鼓開路,后有禁軍隨行,前呼后擁,氣派非凡。
街邊人頭攢動,樓上樓下來往絡(luò)繹不絕。
要說這古代社會禮法森嚴不假,不要說閨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盡然。這不,街邊樓上的那些個姑娘女眷,就指著隊伍交頭接耳,時而嬌羞遮面。
當然了,也并非所有人都那么友善,起碼,走在隊伍中的顧衡,還有一群丫鬟婆子陪同下寧侯府夫人宋玉。
他們瞧著高頭大馬上的顧景之,那是怎么看怎么不順眼。
尤其是宋玉,她本來就是因為顧衡才來的,可看到高頭大馬上的顧景之,那風光無限的模樣,氣得直咬牙。
一雙眼睛惡毒的盯著顧景之,那模樣像是在心里已經(jīng)罵了八百遍。
顧景之自然也發(fā)現(xiàn)了人群中的宋玉,倒不是他有心留意,只因為這位侯爵夫人做事氣派了些,跟著一群看著像是勛貴世家的女眷,身旁丫鬟婆子將他們和其他人隔開。
同一條街的人,看著卻像是兩個世界。
顧景之瞥了一眼宋玉,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然后扭過頭來。
宋玉瞧著他這模樣,也沒了在隊伍里找兒子的心思,一雙眼睛冷冷的盯著顧景之,心下暗罵一聲:“小畜生,你今日有多風光,他日老娘就要讓你多狼狽……”
……
跨馬游街之后,隊伍回到皇宮,人群散去,就留下顧景之、成豫和李奕三人。
在宮中內(nèi)侍的指引下,朝著皇宮內(nèi)走去。
成豫和李奕兩人有些惴惴不安,他們一個勁朝著顧景之使眼色,顧景之見狀一笑,然后看向內(nèi)侍輕聲的問道:
“這位公公,我等頭回面圣,卻不知要注意些什么,還請公公提點?!?/p>
小太監(jiān)面露微笑:“狀元公不必擔心,陛下愛才,卻是不用拘謹!多聽,少看,陛下問什么就答什么……”
三人聞言,朝著那公公微微一禮。
不多時,三人來到御書房內(nèi),見到夏帝之后,三人拱手參拜后,夏帝微微抬手:“起來吧!你們的文章朕都看過,都是我大夏之棟梁,不必拘禮?!?/p>
說著又是簡單的夸贊了幾句,而后就是封官。
按照慣例,顧景之這個狀元郎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成豫和李奕是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夏帝笑道:“寒窗苦讀十年,中了頭三甲,讓你們?nèi)ズ擦衷豪镱^抄抄寫寫,可有什么想法?”
成豫和李奕聞言,都將目光看向了顧景之,作為狀元,自然是他頭一個回答,顧景之拱手道:
“雖說都是一些抄錄之事,不過我等初次為官,入翰林院雖是抄抄寫寫,卻能領(lǐng)臣等快速進益,明歷代之興替,知我大夏之錢糧、律法,了解我大夏各地之風土,此為為官之要也!”
“唔!”
夏帝頗為滿意的點點頭,然后笑道:“我大夏七次開科取士,今日朕卻想破例一次!”
“?。俊?/p>
三人一驚,抬起頭看向夏帝,卻見他笑吟吟的看著三人。
顧景之等人連忙低下頭,而后聽到夏帝說道:“成豫、李奕,你二人去了翰林院后,多多體悟顧卿方才所言!至于顧景之,你……”
夏帝一雙眼睛凝視著顧景之,顧景之心下一個咯噔。
該不會是自己有什么地方讓夏帝不滿吧?
心下正忐忑,卻聽夏帝笑道:“你是本次狀元郎,朕得再給你封個官,就秘書郎吧!”
顧景之聞言一驚,當即拜謝道:“臣,謝君恩!”
秘書郎聽著不像什么大官兒,也的確不是什么大官,依舊是從六品。不過秘書郎卻時常得在君前行走,這可就了不得了!
大夏立國二十年,可還從未有狀元能夠直接在君前行走,這說明自己殿試上寫的文章,深得夏帝青睞。
這不,成豫和李奕二人就投來一絲艷羨。
夏帝見狀,又鼓勵了一番幾人,然后說道:“成豫、李奕,你二人先退下……”
“……”
成豫、李奕二人嘴角一抽,破例封官不算,初見面君就被單獨留下,這顧景之身上的榮寵不一般?。?/p>
不過二人也是坦蕩之輩,對此除了羨慕倒也沒極度,只是坦然一拜,隨后退了出去。
御書房內(nèi)就只剩下夏帝和顧景之二人。
“顧卿,你的文章寫的很好,朕這些天反復(fù)的看,越看越發(fā)的喜歡,今日單獨留你,倒是想與你再詳談一下這篇文章?!?/p>
“遵旨!”
顧景之心思急轉(zhuǎn),當日殿試的文章浮現(xiàn)在腦海。
隨后夏帝針對一些地方治理一一問詢,顧景之對答如流,當說到推恩令的時候,夏帝意味深長的說道:
“這些天朕反復(fù)的想著這個推恩令,可這思來想去的,越發(fā)覺得這個推恩令很是不錯,可怎么看著……都像是在對付朕的兒子們?!?/p>
呃……
顧景之心下一愕,他倒是沒想到,夏帝竟然會這么說。
他腦子里理了一下措辭,正要回答,夏帝卻看似不經(jīng)意的問道:“朕聽聞你乃寧侯府長公子,可寧侯立嗣卻跳過你這嫡長子,轉(zhuǎn)而立次子為嗣,卻不知是否有這一緣由在內(nèi)?”
“陛下!”
顧景之心下大駭,腦中急轉(zhuǎn),說道:“方今之天下,只有諸皇子有實封,不過臣此舉卻是出于公心,沒有半分私心!”
“哦?當真沒有半點私心?”
“陛下,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前朝,乃至更前……歷朝歷代發(fā)展到一定時期,都難免發(fā)生藩王作亂,導(dǎo)致同室操戈,致使天下亂起。”
“亦有天下藩王過多,導(dǎo)致朝中不得不拿出大量錢糧養(yǎng)著宗室,此舉雖能維護我大夏之正統(tǒng),可是長久以往,即便朝廷聚天下之錢糧,恐怕也養(yǎng)不起??!”
顧景之低著頭,不敢去看夏帝雙眼。
夏帝聽了,卻若有所思的點點頭,說道:“這話聽著倒是有幾分道理,不過這句‘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卻尤為讓朕喜歡!”
他看了一眼顧景之,說道:“罷了!抬起頭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