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座位設在奉天殿廊內(nèi)正中,稱之為金臺,俗稱御門聽政,而不是在奉天殿內(nèi)。
待樂起,皇帝御門安坐,此時再鳴鞭,鴻臚寺唱“入班”左右兩班走進御道,行一拜三叩頭禮節(jié),之后便進入奏事環(huán)節(jié)。
奏事時,預先先咳嗽一聲,俗稱“清掃”,從班末行至御前,跪奏。
早朝的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大約半個小時左右。
早朝結束后,皇帝會宣布散朝,百官再行三跪九叩之禮,然后退殿。皇帝也會返回內(nèi)宮,準備用早餐或處理其他事務。
當然,現(xiàn)在正值亂世之秋,朱慈烺也只是以監(jiān)國身份主持早朝,簡化了很多流程,百官簡單行跪拜之禮后便直入正題。
對于首次主持早朝的朱慈烺而言,真正的挑戰(zhàn)剛剛開始。
在楊玉的提醒下,朱慈烺早早就起床準備,在宮女伺候下漱口更衣,進入內(nèi)殿祭拜祖先和天地后,由內(nèi)侍引領,乘坐轎子前往奉天殿。
今天的朱慈烺身著皮弁冠服,皮弁冠上九縫九玉,紅色醒目圓領袍搭配上一張清秀俊逸的臉龐,顯得朱慈烺格外光彩照人。
此時北方諸省已經(jīng)淪陷,連皇帝都生死未明,大明所面臨的形勢已經(jīng)比土木堡之變時還要嚴峻,堪稱建國以來最危急之際,面臨如此朝局,所有人心里都蒙上一層灰霾。
奉天門站了三百多文武官員,左邊的文官隊伍以李邦華為首,右邊的武官隊伍以史可法為首,兩隊分列左右,涇渭分明。
武官中有一人較為顯眼,在韓贊周提示下,朱慈烺知道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士英。
馬士英是兵部右侍郎兼鳳陽總督,負責廬州、鳳陽等處的軍務,亦是江北四鎮(zhèn)的直屬領導,沒想到居然那么快就接到消息,趕過來上朝。
朱慈烺高坐于大位之上,左邊站著錦衣衛(wèi)指揮使李若璉,右邊站著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韓贊周,一左一右護衛(wèi)著朱慈烺。
“眾位卿家,今日是本宮第一次主持早朝,大家有何事要啟奏?”
史可法最先出列,“如今京師淪陷君父蒙難,當下最緊要的便是率軍北上,護送萬歲爺回南京!”
朱慈烺先點點頭,隨即又搖搖頭,“本宮離開時,天津也被賊人攻占,連海路都被切斷了。就算父皇還活著,史尚書有把握從幾十萬叛軍中找到父皇,并且四平安送回南京嗎?”
史可法啞然地張了張嘴,雖然朱慈烺說的很直白,但這就是現(xiàn)實,連勇衛(wèi)營都救不了崇禎,憑馬士英手下的烏合之眾就更不可能。
頓時,朝堂陷入一片寂靜之中。
吏部尚書張慎言見狀咳嗽一聲,出班奏道,“殿下,而今京城淪陷,兩京只剩南京,內(nèi)閣成員和各部官吏是否要有所調(diào)整?”
所有人都望著朱慈烺,看他如何決斷。
“大家廷推的名單我都看了,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p>
話音落,所有人都面面相覷,朱慈烺才十六歲,從來沒有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在他們想象中,這應該只是走個流程,大臣們廷推,太子爺點頭,司禮監(jiān)蓋章,然后皆大歡喜,走馬上任。
居然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
朱慈烺無視他們的小心思,繼續(xù)道,“本宮在離京前,父皇欽點了內(nèi)閣組成人選?!?/p>
此話一出所有人表情一凝,畢竟誰也不知道崇禎帝有沒有做出托孤任命,只有朱慈烺自己清楚,但誰也不敢當面質疑,只好耐著性子繼續(xù)聽下去。
“父皇口諭,任李邦華為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張慎言為吏部尚書兼建極殿大學士,高弘圖為戶部尚書兼文華殿大學士,史可法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以李邦華為首輔,史可法為次輔,張慎言、高弘圖為閣員?!?/p>
李邦華德高望重,在京師也做過很長時間的兵部尚書,擔任首輔算是眾望所歸。
史可法是南京官員的代表人物,各方面都要給他幾分面子,擔任次輔也在情理之中。
張慎言和高弘圖都在南京擔任要職,德才兼?zhèn)淙腴w理事也不出意外。
總的來說,內(nèi)閣成員大體在意料之中。
朱慈烺掃了眾人一眼,“現(xiàn)在說一下六部主要官員的任命,任李邦華為兵部尚書,張慎言為吏部尚書,高弘圖為戶部尚書,史可法為禮部尚書,馬士英為刑部尚書,熊明遇為工部尚書?!?/p>
話音剛落所有人都有些騷動了,要知道,雖然以前內(nèi)閣成員也都兼著各部尚書,但大多是掛著名頭的階官,單純是為了太高內(nèi)閣成員的身份虛授的,正兒八經(jīng)的各部尚書另有其人。
這也是為什么明朝經(jīng)常出現(xiàn)好幾個人同時擔任兵部尚書的原因。
但現(xiàn)在不同了,內(nèi)閣兼領著各部的實際業(yè)務,實權又大了不少。
朱慈烺當然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他現(xiàn)在可用之人太少,只能一人身兼多職,以后有合適人選再重新任用。
“任堵胤錫、張名振為兵部左右侍郎,劉宗周、馮元飏為吏部左右侍郎,錢素樂、沈廷揚為戶部左右侍郎,陳子龍、路振飛為禮部左右侍郎,顧炎武為工部左侍郎,姜曰廣為刑部左侍郎。”
“工部和刑部的右侍郎先空著,有合適人選再任用。對于尚未到達南京的官員,司禮監(jiān)會同吏部派人去宣讀任用詔書,通知他們盡快赴南京任職?!?/p>
聽到這里,底下有人坐不住了,尤其是東林黨人。
內(nèi)閣和六部都是關鍵崗位,權力中樞,朱慈烺說話間就把這么多重要職位給定了,而且名單跟他們廷推上去的相差甚遠。
馬士英、劉宗周、馮元飏就算了,畢竟現(xiàn)在擔任的職位就不低,堵胤錫算哪根蔥?區(qū)區(qū)長沙監(jiān)軍,居然一躍成為兵部左侍郎,陳子龍、路振飛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
合著昨晚連夜廷推呈上去的名單只是廢紙一張,雖然說李邦華和史可法都算是東林黨的,但一直以來游離在東林黨外圍,不算中流砥柱。
東林黨幾百能臣干將,居然競爭不過那幾個無名小輩!
張鳳翔最先忍不住,畢竟他現(xiàn)在就擔著工部尚書之職,按照朱慈烺的任職名單,自己豈不是失業(yè)了?
“昨日臣等合議的廷推名單,難道殿下沒看到嗎?”
朱慈烺面無表情地掃了張鳳翔一眼,“看了?!?/p>
張鳳翔一愣,“臣等推薦的都是忠君愛國德才兼?zhèn)涞闹问懒汲?,殿下為何不重用他們??/p>
朱慈烺冷冷一笑,以張鳳翔為首的東林黨,可以說是南明覆滅的重要推手。
明朝后期,土地兼并、貧富兩極分化積重頗深,傳統(tǒng)農(nóng)耕受到嚴重破壞,以東林黨為主體的官紳階層把持朝政。他們瘋狂斂財,官商勾結抱團維護自身利益。
此時社會財富迅速地流向了皇親國戚和朝廷官僚。而平明百姓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破產(chǎn)農(nóng)民在死亡線上痛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