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允王司徒慶幸漢朝還有劉辯這個逃出洛京的“雄主”保底的時候。
他的好大侄王凌現在可是越發(fā)的惶恐,悲觀,甚至想要豁出一條命去和劉昪一換一...
他自稱祁縣王氏旁支,暫時在劉昪身邊做了個秘書官。
因此他很清楚...
短短十天的時間,劉昪這位太平道的大賢良師做了一些什么——是的,現在連王凌也不敢懷疑劉昪大賢良師的身份了。
這十天的時間。
萬余流民完全納入到了天策幕府的管制之中。
開礦,制鹽,修建水渠,引河水開荒屯田,開窯燒磚瓦等等。
昨天又燒制成功了什么“水泥”,只是和河沙、水混合,凝固后竟如巖石一般。
這等奇物,聞所未聞。
而有了水泥,建設關隘、房屋的速度陡然加快。
短短十天時間,數千頃田地已經開墾出來了,這其中得益于一項新的發(fā)明——不,不是發(fā)明,是從天書上得到的“啟示”,一種名為曲轅犁的農具出現,在缺少牛馬的情況下,只憑借人力就能拉動起來。
扣除了招募于礦山、冶鐵作坊、營造隊的人數,剩下約六千人,以五百余人為一屯,劃分了10個屯,屯內設屯墾長,又設若干屯墾隊,分發(fā)農具、糧食,
幾天時間,整個營地面貌煥然一新。
而更加讓王凌驚悚的是.....那位大賢良師的練兵方法。
雖然也沒有什么太復雜的陣型,兵種也不復雜,六百天策軍,分為長矛、刀盾、弓弩三隊。
無論是什么兵種,這些天都在練隊列。
短短十天,那六百黃巾賊竟已有嚴整的氣象,橫隊切縱隊,縱隊切橫隊,橫隊齊步走,縱隊跑步走等。
王凌作為這個大漢時代典型的儒生,他可不是后世宋明清的書生。
這個時代的儒生,不但要制經,還得學砍人的手藝,還要對兵事有所涉獵。
王凌作為祁縣王氏年輕一代的佼佼者,自然也是朝著上馬治軍,下馬管民的路子培養(yǎng)的。
漢代首重軍功。
即便是儒生,也大多胸懷領兵建功立業(yè)的大志的。
雖然剛開始看不太明白。
但這幾天王凌已經漸漸的琢磨過味來了。
步戰(zhàn)首重兵陣,而那位大賢良師摒棄了一切復雜的陣型,就專精橫陣、方陣,長矛、刀盾掩護弩手,遠用弩攢射,近以密集的長矛橫陣、方陣對敵。
看起來簡單,但若是真的練出來了,還真的不太好對付。
而且....朝廷各路大軍之所以能把黃巾之亂給平下去。
乃是因為朝廷兵精,而黃巾軍則大多烏合。
若是當年張角的黃巾軍也如徐愛你在的天策軍這般,那想要擊敗可就不容易了...
當然了。
無論是各種新的“發(fā)明”,還是練兵的方法,都不如另外一件事可怕...
那就是....人心!
短短十天,這萬余流民都已經相信,劉昪就是大賢良師,是能帶領他們建立一個太平世界的天命之人。
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一萬眾,尚不足懼。
若十萬眾,百萬眾呢?
一名真的能從那個什么天書上得到無數好處的大賢良師...
一個張角都能鬧出這么大的動靜了。
現在來了個更加可怕的天策將軍...
這大漢朝...還能經得起第二次黃巾之亂嗎?
王凌皺著眉頭,有些走神。
“彥云,記錄上了嗎?”
聽到劉昪的聲音,王凌急忙收回心緒。
“稟將軍,都記上了,谷內的這個葫蘆口的平地東西長30里,南北長40里....”
劉昪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王凌,關心道:“彥云,這幾天你瘦的厲害,都快脫相了,要不要休息幾天?找個郎中看看。”
短短幾天就瘦脫相。
怕不是年紀輕輕就得了癌癥了吧?
劉昪心道。
他哪里知道。
眼前這位秘書官在心里面盤算和他一換一呢....
一個大漢忠臣臥底賊窩,能不緊張嗎?
王凌現在晚上睡覺都恨不得睜著眼睛睡,唯恐自己暴露了“大漢忠臣”欲刺殺大賢良師這事。
否則的話。
這里面萬余狂熱的太平道信徒,怕是能直接把他撕成碎片。
“多謝將軍關心..我只是,這些天有些睡不太好?!?/p>
原來是失眠了啊。
劉昪拍了拍王凌的肩膀:“原來是失眠啊,明日我讓人去尋點安神的草藥...”
劉昪如何不知王凌的身份?
祁縣王氏,王凌王彥云,又是一位王司徒嘛。
當天晚上他就在圖書館的電子書庫中找到了這位的資料。
三國時代魏國的大臣,廢帝曹芳即位后,遷征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出鎮(zhèn)壽春,進爵南鄉(xiāng)侯。擊敗吳軍進攻,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進位司空,總管江淮軍政。
后司馬篡魏,王凌忠心曹氏,起兵擁立楚王曹彪,后兵敗自殺。
王凌一個世家子,現在肯定是屬于委身效力,說不定腦子里面在盤算著如何離開呢。
不過劉昪肯定不會讓王凌輕易離開的——在他的幕府內,人才太少了啊。
王凌年齡雖然小。
但用起來是真的好用啊,至少比張寧這樣的宗教狂信徒,或者是管亥這樣的莽夫好用多了。
他也很期待,若是王凌得知自己身份的表情有多精彩。
這又是大漢天子又是大賢良師的,會不會讓這位王司徒腦子CPU干燒了?
先不管小王司徒CPU有沒有干燒。
至少現在劉昪倒是知道了這一片谷地的基礎情況了。
谷地背靠陰山,南北長40里,東西長30里。
換算成公制單位大約就是三百平方公里,折合現代畝就是四萬五千畝。
漢朝一畝大約是現代畝的0.7倍。
也就是說,這一片谷地的能開墾出接近七萬漢畝的土地。
以五百人為一屯,10個屯每個屯能分到七千畝的土地,人均也有十畝以上了。
以漢代作物的產量,這點田地養(yǎng)活這么多人只能算是勉強,因此,糧食的獲取還是得從別的渠道取得。
“人均10畝地,無論如何,要在為十天內完成開墾,播種,冬天眼看著就要來了,另外還要讓采礦隊多開采石炭,新建的民房必須要有石炭壁爐保溫,否則一個冬天過去,怕是要凍死不少?!?/p>
劉昪一邊說著,王凌便記錄下來,到時候傳遞給各部管事...
在視察了屯墾的進度之后。
劉昪和王凌又來到了冶鐵作坊內。
一進入院內,兩人便能感受到滾滾熱浪。
赤著上身,皮膚被烤得發(fā)紅的張胡快步跑了出來迎接。
“如何?”
劉昪擺擺手制止了欲行大禮的張胡。
“回稟圣公,按照您的方法,這石炭煉成了焦炭后,溫度果然上升了不少,高爐被燒塌了一座,還是得用更加耐高溫的磚頭才行...”
“沒有燒塌的那座高爐,出鐵量多了不少,不過都是生,沒能出熟鐵...”
張胡一邊說著,一邊帶著兩人進入了冶鐵作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