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巧的是幾人全是從外地過來參加活動的,都是第一次來這里,對這條線路原本就十分陌生。
算著時間,距離離開第一個打卡點也才過了半個多小時。
一路上林染都是默默的聽著其他幾人說說笑笑,偶爾有人問話才會回上一兩句。
這會兒他們在半山腰向上爬行,如果順著原路返回,需要下兩個特別陡峭的山坡,泥濘山路,異常危險。
距離前方第二個補給站,應該要不了多久。大家一致決定先往前走,找找看有沒有能夠躲雨的地方。
雨越下越大,氣溫驟降,還刮起了山風。林染第一次在炎炎夏日,感受到寒冬臘月的凜冽。
所幸,他們一組人都是背著包帶著衣服的,套上沖鋒衣的幾人,在凄風苦雨下依舊是瑟瑟發(fā)抖,時不時有人滑倒又相互攙扶著爬起來。
顧不上滿身臟亂的泥巴,相互攙扶著緩緩前移,比起之前的越野速度,這算得上龜速前行。
而就是這種龜速,也有個同伴在下坡時,腳下一滑,從不太高的山坡上直接滾了下去。其他人用燈筒慌亂的照過去,問他摔傷了沒有。
摔下去的人艸了幾聲,才對上面大喊道:"沒事,沒摔傷,就是眼鏡不知道掉哪兒了。我在找眼鏡呢。"
大家伙兒聽到他說沒事兒,紛紛往地上一坐,直接往山腳下溜去,反正衣服已經臟了。
眾人幫忙找到眼鏡后,有人開玩笑:“這下雨天的戴眼鏡,鏡片都是模糊的,能看到個啥?"
那人理了理沾了泥水的鴨舌帽,無奈地回道:"沒辦法,度數(shù)有點高,不戴眼鏡啥也看不到。"
林染不敢想象,那些穿著短袖短褲輕裝上陣的大哥大姐們又該是何種凄慘模樣。
她不知道的是,在風雨來臨不久,就有人到達了終點站。
百公里山林穿越是他們的常態(tài),四十二公里的越野對大咖們來說只能算是熱熱身。
這么大的雨,一怕定位器進水,二怕路上的標志被風雨清洗沖刷,走錯方向。
林染的背包防水,倒是不擔心進水問題。她戴著手環(huán),也不怕走錯方向。
可是,天越來越冷了。再找不到地方躲雨,人怕是會扛不住。而且天越來越暗,等到了晚上,氣溫只會更低。
這種情況下,如果身體失溫,后果可想而知。
好在她們運氣不錯,又走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到達第二個補給站。
在外面的主辦方早就急紅了眼睛,上面的大領導坐不住了,不停打電話詢問情況。
他們市今年第一次舉辦這種大型戶外越野活動,激動之余竟然忽略了這種強對流的極端天氣會帶來的惡劣影響。
極端的強對流天氣,本地人司空見慣,知道如何保命,外地人卻不見得知道多少。若是鬧出人命,不知道后續(xù)會引來多大麻煩。
據統(tǒng)計,此次越野活動報名參加的人數(shù)一共有三百二十人,實到三百一十八個。目前到達終點的有五十八人,四個補給站合計六十七名人員,剩下一百九十三人全部在路上。
因為雨大有霧,能見度低,山路濕滑,很多人攜帶的定位器都已經進水失靈,給救援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好在主辦方強制要求所有人帶了手電筒。
補給站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到達,躲雨、取暖、補充能量、處理傷口......
當然,也有不少人在山林中迷失了方向,在山中亂轉。
救援人員是有苦說不出,直升機用不了,車隊也進不來。只能靠步行,拉繩索,抬擔架。
補給站搭了棚,林染坐在巨大的篝火旁,吃飽喝足,體力慢慢恢復,衣服漸漸被烤干,身體不再感覺到冷。
看了看下著的大雨,今晚怕是得在這里湊合了一夜。
林染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救援人員,有背著人到這里的,有背著物資到這里的。還有更多的救援人員是從這里經過,繼續(xù)前行,步履匆匆。
天色徹底暗了下來,來到的這里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林染聽到最后從這里路過的救援人員說,后面的山基本搜遍了,確認沒人了,現(xiàn)在的重心著重在越野路線的最后一段搜尋。
也不知道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在山上亂轉,挨餓受凍。在夜晚的山里失溫,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夜里溫度極低,已經降到了零下。補給站里不知哪里弄來的柴火,一夜間篝火未滅,林染他們二十多人圍在一塊兒取暖。
一夜的時間很長也很短。終于,天亮了,雨也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