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礫堆里蒸騰著嗆人的硫磺味,沈惜棠提著裙裾踏過焦黑的木梁,金絲繡鞋的云頭很快沾滿灰燼。
她故意落后蕭珩半步,借著彎腰拾取碎磚的動作,將袖中浸過桑枝灰的帕子按在滾燙的磚面上。
青磚暗紋遇熱漸漸顯形,竟是半幅描金河道圖。沈惜棠用指甲沿著紋路輕刮,指腹沾上些微金粉——這是官窯特供的辰砂混著孔雀石研磨的顏料,尋常商賈絕用不起。
"三姑娘當(dāng)心!"
身后傳來青杏的驚叫,沈惜棠旋身避開墜落的殘瓦,發(fā)間金簪卻順勢滑落。
簪頭磕在磚面發(fā)出清脆鳴響,中空處滾出粒珍珠大小的玉珠,內(nèi)里鏤刻著精巧的機括紋。
蕭珩的皂靴碾過玉珠旁的火星,玄色披風(fēng)掃開浮塵:"沈家竟私藏璇璣鎖?"
沈惜棠攥緊玉珠,掌心被機括棱角硌得生疼。這分明是母親臨終前塞進她襁褓的物件,原主癡傻時當(dāng)尋常玩物,如今細看,珠內(nèi)紋路竟與《天工織造》中失傳的提花機圖紙暗合。
"大人說笑,不過是顆走盤的玉珠。"她將珠子按回簪中,指尖撫過磚面余溫尚存的河道圖,"倒是這青磚上的徽記,像是揚州鹽漕衙門的火印。"
話音未落,廢墟深處忽然傳來陶甕破裂聲。五個蒙面人自殘垣后閃出,手中鋼刀映著未熄的炭火,刀柄皆纏著靛藍布條。
沈惜棠瞳孔微縮——那布條紋理正是沈家繡坊獨有的雙經(jīng)雙緯織法。
蕭珩的佩刀架住最先劈來的刀刃時,沈惜棠迅速扯散腰間絳帶。鵝黃絲絳迎風(fēng)展開,竟是用母親獨創(chuàng)的"千重緯"織就,日光下泛起粼粼波光。蒙面人動作忽滯,像是被晃了眼。
"蹲下!"
沈惜棠將絲絳甩向最近的火堆,浸過硝石灰的絳帶遇火即燃,爆開漫天金粉。趁著殺手揮袖遮擋,她拽著青杏滾進半塌的窯洞,后背撞上堆疊的陶胚。
黑暗中有冰冷器物抵住咽喉,沈惜棠卻輕笑出聲:"王掌柜既要滅口,何不讓我死個明白?" 她摸到陶胚底部的刻痕,三短一長正是染坊記數(shù)的暗碼。
蒙面人扯下面巾,火光映出王掌柜扭曲的臉:"三姑娘可知好奇害死貓?陳娘子就是查了不該查的..."
破空聲驟響,銀針穿過王掌柜的喉結(jié)釘入陶胚。沈惜棠望著倒地抽搐的身影,瞥見蕭珩刀尖垂落的血珠正滲入磚縫,與青磚上的辰砂金粉混成詭異的紫黑色。
"沈姑娘好手段。"蕭珩甩落刀上殘血,目光掠過她手中陶胚,"這窯里燒的可不止青磚。"
沈惜棠將陶胚翻轉(zhuǎn),底部赫然黏著半片桑皮紙。紙面焦黃字跡卻清晰可辨,記錄著去年霜降那日,沈家漕船在瓜洲渡多載了三百石"白砂"。
她想起穿越前查閱的明代鹽務(wù)史料,指尖微微發(fā)顫。所謂白砂,實乃兩淮鹽場走私時用的暗語。而霜降前后,正是沈家大少爺接手漕運生意的時節(jié)。
夕陽西沉?xí)r,沈惜棠站在繡坊染池前,將沾血的桑皮紙浸入靛藍染缸。池水翻涌間浮現(xiàn)密密麻麻的銀線,竟是母親用砒霜水浸泡過的"隱線",遇堿則顯形。
"姑娘快看!"青杏指著逐漸清晰的航線圖,"這標記的不是漕運碼頭,是...是海神廟?"
沈惜棠捻著隱線的手驀地收緊。線頭指向的廟宇方位,正是父親當(dāng)年為母親修筑的浣紗祠。祠中那尊手持紡錘的玉觀音像,內(nèi)里恐怕另有乾坤。
更漏聲起時,她借口祭拜生母來到祠堂。月光穿過格窗落在觀音掌心,紡錘孔洞中隱約可見機括痕跡。沈惜棠將璇璣鎖玉珠嵌入其中,寂靜中響起齒輪轉(zhuǎn)動的咔嗒聲。
地磚轟然洞開,石階蜿蜒通向漆黑深處。沈惜棠握緊浸過磷粉的絲絳,在幽藍微光中看見數(shù)十架精鐵打造的提花機,機上還繃著未完成的龍紋錦——這分明是僭越的貢品紋樣。
"三妹好興致。"
身后突然傳來玉玨相擊的清脆聲響,沈家長房嫡子沈硯舟執(zhí)燈而立,錦袍上的蟒紋在火光中宛如活物。他腳邊滾落著染血的桑枝,正是瓦窯中見過的那種。
沈惜棠將半幅龍紋錦藏入袖中,轉(zhuǎn)身時笑得溫軟:"兄長可知母親為何偏愛海神廟?因為潮汐漲落時分,地窖里的織機聲會被浪濤掩蓋啊。"
燭淚在青銅燈盞里凝成珊瑚枝的形狀,沈惜棠借著晃動的火光,看見沈硯舟錦袍下擺沾著星點靛藍。
那是染坊新進的蘇木汁,摻了明礬才會泛出這種紫紅色澤——昨日查賬時,庫房冊上記的卻是每缸只用三錢礬。
"三妹病愈后倒是伶俐許多。"沈硯舟用燈柄挑起龍紋錦一角,金線映得他眉眼如淬毒的銀針,"可還記得去歲乞巧,你纏著我要看璇璣盒里的織女梭?"
沈惜棠指尖擦過提花機鐵質(zhì)橫梁,摸到兩道交錯的刻痕。這是母親獨創(chuàng)的"雙緯扣",需用特制銅鑰才能啟動織機。她佯裝踉蹌扶住機臺,袖中玉珠恰巧卡進暗槽。
齒輪咬合的聲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沈惜棠感覺到腳下地磚微微震顫。沈硯舟手中的燈盞忽然傾斜,燈油潑在龍紋錦上,騰起的青煙里竟浮現(xiàn)金粉勾勒的星圖。
"兄長小心。"她伸手去扶,腰間禁步的玉環(huán)卻突然斷裂。七枚玉珠滾落石階,在磷粉絲絳的微光里排成北斗狀,最后一顆正卡在地窖暗門的機括上。
沈硯舟臉色驟變,蟒紋袖口翻出柄嵌著藍寶石的短刃。刀鋒即將觸及沈惜棠咽喉時,她突然指著龍紋錦驚叫:"快看!織女星的位置動了!"
潑了燈油的錦緞?wù)诎l(fā)生奇異變化,金線中的孔雀石粉遇熱氧化,星圖上的璇璣星位竟向東偏移三分。
沈惜棠趁機按下提花機的送緯桿,鐵質(zhì)龍頭噴出股帶著苦杏仁味的白煙。
"這是…咳咳…西域迷魂香?"沈硯舟踉蹌扶住石壁,短刃在墻上劃出火星。沈惜棠屏息滾到織機后方,摸到機臺底部凸起的銅鈕——正是《天工織造》里記載的"千機鎖"。
地窖深處傳來齒輪轉(zhuǎn)動的轟鳴,數(shù)十架提花機突然同時運作。五色絲線如蛛網(wǎng)交錯,織出的不再是龍紋,而是漕船遇襲的場面。
沈惜棠看見錦緞上的沈家旗號被血色浸染,桅桿斷裂處顯出的徽記,竟是江寧織造的官印。
沈硯舟的短刃破空而來,擦著她耳畔釘入織機。沈惜棠反手扯斷經(jīng)線,特制的冰蠶絲瞬間纏住刀刃。她借著絲線反彈的力道撞向石壁,后背觸到塊活動的方磚。
"兄長可知為何母親要將璇璣星位刻在提花機上?"她喘息著轉(zhuǎn)動方磚,"因為每歲冬至子時,地窖的銅樞會與北極星相應(yīng)…"
話音未落,頭頂忽然傳來石板挪動的聲響。月光如銀瀑傾瀉而下,映出蕭珩冷峻的身影。他手中銀魚袋墜著的瑪瑙珠,正與璇璣鎖玉珠發(fā)出共鳴般的輕響。
沈硯舟突然輕笑出聲,蟒紋錦袍在穿堂風(fēng)里獵獵作響:"三妹以為請來大理寺的人就能翻盤?不妨看看地窖二層…"
劇烈的爆炸聲從腳下傳來,沈惜棠抓住晃動的經(jīng)線,看見青石地磚裂開蛛網(wǎng)般的紋路。濃煙中浮起靛藍色的火苗,正是硝石混著硫磺燃燒的色澤。
她猛然想起瓦窯里那些纏著靛藍布條的鋼刀——沈家染坊每月私運的"蘇木",恐怕都是火藥原料。
"抓住橫梁!"
蕭珩的刀鞘橫空掃來,擊碎墜落的磚石。沈惜棠在煙塵中瞥見他護腕內(nèi)側(cè)的纏枝紋,與提花機上的璇璣星圖完美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