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豆豆的交談雖然很短暫,但是何秋野卻得到了非常有用的信息。
豆豆給她看了卞老師口中那幾個唐舒瑤認識的校外孩子的照片,還有其中一人的聯系方式。
走出學校后,白靖宇坐進車里,一邊開車一邊感嘆現在的小學生真是早熟。
而何秋野則一如既往地沉默,靠著車窗凝視著外面的風景,誰也看不出她腦袋里在想些什么。
兩人的下一站是于蔓蔓所就讀的中專。
何秋野站在學校門口,這才發(fā)現其實這所學校并不叫“某某職業(yè)技術學?!?,而是有一個特別的名字:良城德新學校。
再往上看,位于視野正中間的高大教學樓頂部懸掛著八個大字:
厚德精技 守正思新
看來學校的名字由這校訓而來。
于蔓蔓就讀的酒店管理專業(yè),今天上午和下午都有課,但她沒有來上課。
輔導員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女老師,姓李,利落的短發(fā),恰到好處的淡妝,看上去甚至跟這所學校的學生是同齡人一般。
根據李老師的描述,何秋野對于蔓蔓的校園生活也有了一個基本的畫像。
在技校老師眼里,于蔓蔓是個不怎么起眼、但是為人做事很踏實靠譜的孩子。
李老師提到一件事:
幾個星期前,學校給酒店管理的學生弄來了一個實習機會,工作地點是良城某四星級酒店。
于蔓蔓就在實習的學生之列,據說實習快結束的時候,酒店的人力主管親自找于蔓蔓面談,希望她跟酒店簽一份就業(yè)協議,承諾畢業(yè)之后到這家酒店工作,職位是客房部員工。
“那后來她答應了嗎?”何秋野看著李老師的眼睛。
李老師搖搖頭:
“我問過她了,她說她畢業(yè)之后想去南方大城市,比如上海廣州這些地方去找工作。我委婉的說,咱們這個文憑,在那種高材生遍地的城市,可能不太好找工作,就連公司前臺都得要大本呢,現在有一個穩(wěn)定工作的好機會,不如先抓住它,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再去大城市不遲。但是她最終還是拒絕了那家酒店的offer?!?/p>
走出德新學校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何秋野抬眼望向天邊燦爛火燒云。
好久沒見過這么大片,這么極致美麗的火燒云了,看來明天會是一個大晴天。
但是想到時間一點點流逝,而十二歲的唐舒瑤還下落未明,何秋野也提不起興致去好好欣賞這自然的奇跡。
手機響了,何秋野無精打采搓動解鎖鍵,一條本地熱搜推送:
【十二歲女孩走失 疑點在同母異父的姐姐】
她這才意識到,在警察們緊鑼密鼓不浪費一分鐘尋找唐舒瑤的時候,網上的自媒體們也沒閑著。
這些不同領域的賬號,都能從這個案件里找到自己能蹭的角度,狠狠地吃了一波熱乎的流量。
良城本地的自媒體就不用說了,如今唐舒瑤家所在的小區(qū)儼然成了最新的打卡景點,不大的小區(qū)入口到處都是三腳架,每個三腳架面前都有一張焦急的臉,訴說著大差不差的臺詞:
“家人們,我現在就位于那個失蹤的十二歲女孩瑤瑤家小區(qū),這是小區(qū)的正門,往里走就是……”
還有博主找來了于蔓蔓的同學接受連麥采訪,但是采訪和被采訪的一方,誰都沒有出具自己真的認識于蔓蔓的證據。
流言在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網絡里傳播著。
而網民,只相信他們愿意相信的內容。
重組家庭,同母異父,多子女,失蹤的未成年少女,父母偏心,技校生,優(yōu)等生……
每一個標簽,都精準地踏在網友好奇的爽點上。
這個還沒有定性的失蹤案,成為千萬網友茶余飯后的談資。
不能在本地蹭流量的博主也不甘示弱。
比如一名自稱是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博主,拿著唐舒瑤父母的求助視頻,一幀一幀的分析于蔓蔓的微表情,仿佛美劇《lie to me》的警探附身,煞有介事地分析著于蔓蔓的“犯罪動機”,又牽扯到“原生家庭”、“童年陰影”、“內在的小孩”,最后點名主題:
如果想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心靈創(chuàng)傷,就來買我寫的書,當當購買鏈接……
白靖宇也在滑動手機,剛看了文章的前半部分,就氣憤的大叫:
“這幫自媒體怎么回事,我們還在走訪調查的階段,這網友怎么就網絡升堂把姐姐給判了?!”
何秋野手機震動起來,是負責在盛世名苑查看監(jiān)控的同事鐘敏:
“何姐,你可能得過來一下。小區(qū)保安說有重要的事情向你報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