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制服高清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_国产一区二区AV福利_国产精品不卡不卡无码_精品无码乱码gv同性男男

第1章

大明黑歷史 莫容玉辰 102032 字 2025-05-24 23:55:01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卷一 明太祖卷

第一章 楔子

01皇帝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當(dāng)?shù)?/p>

金庸是一位讓人尊敬的作家,出品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這其中又尤以射雕三部曲,更是讓人難以忘懷。我的高中時代,是在上下鋪的多人宿舍度過的。那時候,小說是去書店里租過來看的,押金10元,租金每天1元,什么時候借,書店的老板會用一個本子記起來?然后第二天同樣的時間之前歸還,計算為一天。宿舍中有個很喜歡借書的人,而且他看書很快,因為他的書并不屬于自己。那時,我們并沒有學(xué)習(xí)什么經(jīng)濟學(xué),但是也是知道利益最大化的。我們幾個人就要在一天之內(nèi)輪流將書看完,所以那時一般都是通宵達旦,甚至在課堂上也要保持邊聽課邊閱讀的習(xí)慣。

等到了大學(xué)的時候,我們開始有余閑去欣賞小說的內(nèi)在。我們學(xué)校的后門,有一個夜市,除了琳瑯滿目的生活用品,最多的就是小說。夜市地攤,當(dāng)然不可能奢求能買到正版的圖書,全部都是盜版的書籍,但這些一點都阻擋不了我們向往文學(xué)的心。那時,我開始慢慢地體驗小說的細節(jié),人物性格,矛盾沖突等等。

《倚天屠龍記》的后記中,金庸先生寫的話。大概的意思是,成為領(lǐng)袖人物,必須具備的幾種素養(yǎng)。當(dāng)然是為了表達為什么張無忌像明太祖那樣成為九五之尊,榮登大寶。其中記憶猶新的就是他認為政治領(lǐng)袖要具備“忍”。這個“忍”有三重含義。第一,是隱忍。大丈夫有所不為,有所必為。什么時候當(dāng)為,什么時候不當(dāng)為,或者說是當(dāng)不為。不是由自己的喜怒哀樂決定,也不是由道義良心決定,而是由利益決定。所以,時機不成熟時,他們大都潛龍在淵,隱忍不發(fā)。像韓信的胯下之辱,像第二,是殘忍。不但是對敵人,也是對自己,都要殘忍。對付敵人的殘忍,我們不必說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共戴天之仇,三江四海之恨。對待敵人婦人之仁,像西楚霸王項羽,像吳王夫差等等,都沒有得到好下場。對自己殘忍,就是“男人,對自己就是要狠一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太祖皇帝建極之后,每天早上別人未起朕已起,晚上別人已睡朕未睡。一天批閱奏章400多件,軍國大事,操于一人。一日三餐,不過四菜一湯。坐臥之處,不過硬床木椅。對自己還不夠殘忍嗎?第三,是堅忍。想到能說到,說到能做到。持之以恒,同甘共苦。凡開國之君,莫不是堅忍果決之人。

當(dāng)然,成功的政治領(lǐng)袖都有一些常人無法企及的特殊氣質(zhì)、特殊魅力、特殊能力……無法窮極。這些特質(zhì)當(dāng)中,“忍”字無疑是最能表現(xiàn)的特質(zhì)。還有其他的一些特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說,他們對人心的把握。他們不僅善于利用人惡的一面,比如宋江之于李逵。還善于利用人善的一面。比如,劉備之于趙云,作假摔劉禪于地。之于諸葛亮,能輔則輔,不能則取而代之。此皆為把玩人心之術(shù),開御下之先河也。

還有,他們的信念。仁義道德,是深入我們中華民族每個同胞骨髓中的東西,融入了血液,我們呼吸的空氣都帶有這些因子。但是,政治領(lǐng)袖們視之為無物,援而引之,揮而去之,皆因這些不過是他們籠絡(luò)人心、駕馭群僚、控制百姓的手段而已。仁義道德對他們來說,不值一錢。漢太祖其人,不過是一介亭長,村委會治保主任而已。戰(zhàn)必勝、攻必取,依賴韓信。錢餉糧草,后勤保障,調(diào)度有方,賴之蕭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則虧張良。他能夠成功,除用人之外,純粹要靠的是不要臉的潛質(zhì):年少時,不學(xué)無術(shù),調(diào)戲酒店老板娘。兩軍對壘,項羽用其父妻子威脅之,竟然能夠說出“我媳婦即你媳婦兒,我父亦即你父,如烹之,求一杯羹爾”這種喪盡天良的鬼話,說明在他心中忠孝仁義不過是狗屁,在你,必須固守之,在我,則大可不必為之。如果項羽跟他一樣的脾性,也就罷了,偏偏項羽乃燕國名門之后,也曾經(jīng)是一方顯赫的貴族,實在是拉不下臉來用別人的父母妻兒作人質(zhì),所以就著了道兒,丟掉了大好的局面,自刎烏江,讓人唏噓千古之嘆。

有句話叫“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意思是:那些信奉孔孟的讀書人,想當(dāng)皇帝,那是不可能的。讓我們來看一看反面教材?

王莽生平事跡。王莽的前半生,幾乎就是集世上一切美德于一身。

他勤勉好學(xué),拜沛郡陳參為師,學(xué)習(xí)《禮經(jīng)》,勤奮博學(xué),穿著如同儒生。

他忠孝友悌,侍奉母親及寡嫂,撫養(yǎng)哥哥的孤兒,行為檢束端正;王莽又在外結(jié)交英俊之士,在內(nèi)侍奉叔伯,禮貌周到、殷勤。

他樂善好施,他又布散車馬衣裘,賑濟門下賓客,家無余財。他收留贍養(yǎng)名士,結(jié)交很多將相卿大夫。

他急公好義,連皇帝都說,新都侯王莽操勞國事,堅持正義,朕本來期望與他共同治理天下。

他大義滅親,他親兒子犯罪殺人,他直接弄死了兒子。

若說他是矯情求名,刻意為之,如此幾十年如一日的這樣做,也確實是不容易的。

其實,為了當(dāng)皇帝,忍不能忍之事,行不得不行之為,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的。從歷史的經(jīng)驗來看,很多人上臺之后,嘴臉為之一變,恢復(fù)原來面貌之快,故態(tài)復(fù)萌之迅疾,雖翻云覆雨不為過也。

但是,王莽雖出身顯貴家族,但由于父親的原因,沒有過早地領(lǐng)略政治之黑暗,其本質(zhì)上算是一個熟讀孔孟的儒生,是個以身許國的讀書人。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負,有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有自己的處事哲學(xué),這些都是他的桎梏。他不可能像其他的統(tǒng)治者一樣,無拘無束,無法無天,無所不為,為所欲為。

所以踐祚之后,他進行了一系列自以為復(fù)古的改革,事實證明,這些不過是他一個書呆子異想天開的理想主義的肥皂泡而已。日益發(fā)展的生產(chǎn)力,是與他所促成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不相適應(yīng)的。他所苦心建設(shè)并經(jīng)營的上層建筑只會阻礙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注定了這一切都會成為加速他失敗的反向推進裝置。

02明太祖和他的兄弟們

一切歷史,都是必然和偶然造就的。但是,根本原因還是客觀必然的居多。歷史是不能假設(shè)的,就是因為,客觀發(fā)生的事實,是有其合理性、必然性,存在即合理,就是這個道理。

有明一代,有幾個特點,不得不著重地指出,當(dāng)然,很多人已經(jīng)通過不同形式了解到這個朝代既遠邁漢唐、可歌可泣的一幕,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如鄭和下西洋,如明代之小說,尤其是那個金啥啥,讓人血脈賁張。但是,更多的卻是極端集權(quán)、苛捐雜稅、廠衛(wèi)橫行、宦官干政、體制性貪腐,錦衣衛(wèi)、土木堡、大禮議、不上朝、做木匠、東林黨、反間計等等,明朝,體現(xiàn)的更多的是負面的形象,垮塌的各個帝王,甚至極端的人給出了明代無一明君的批語,讓人不禁懷疑這樣一個朝代,這樣的276年,是否真的應(yīng)該存在?

造成明朝的諸多弊病,很大程度上跟一個人有關(guān),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本人。

性格決定命運。而性格往往又和成長的環(huán)境密不可分?!拔冶净从也家隆薄半抻锥仑?長值兵亂”……其實,他的成長環(huán)境甚至比這個描述還更為不堪。他的哥哥姐姐因饑餓而死,無錢安葬,得鄉(xiāng)紳劉繼祖幫助才得以辦喪事。他給鄉(xiāng)紳放了好幾年的牛,后來他又在皇覺寺出家當(dāng)了和尚。寺廟無法安身,無法養(yǎng)活自己,又外出巡游。后來參加了紅巾軍,郭子興手下當(dāng)了兵。從此,一路披荊斬棘,走向人生巔峰。

悲慘的童年,流離失所的少年,大半生在兵荒馬亂、戎馬倥傯中渡過,雖然最后坐了江山,但是他的靈魂應(yīng)該從未從饑餓、戰(zhàn)爭的陰影中走出來??磻T了刀光劍影,殺人和被殺,他的內(nèi)心深處總有一股不安的情愫。他缺乏安全感。

布衣天子,既是他的榮耀,也是他的恥辱。一個出身平凡的人,通過造反殺官,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他可以有,別人也可以有。大明的江山他可以坐,別的人也可以效法他,去爭屁股下的這個位子。

身邊的勛臣宿將,很多都是濠州舊部,跟他一起光屁股蛋兒長大的,知根知底,朱重八有幾根毛,門兒清。別看你現(xiàn)在人五人六地坐在龍椅上,你要飯的時候,那狗樣兒,不知道有多狼狽。第一次上戰(zhàn)場,尿了褲襠,慫包的很。要不是我們這幫老兄弟,你不知道被人砍翻了多少次。

皇帝御下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增加自身的神秘感,所以,皇帝降生的時候,總是天降異象。所以皇帝坐的寶座都是高高在上,而且距離大臣們很遠,皇帝還要頭戴冕冠,弄12個珠子在眼前晃蕩,目的是讓你看不清他在看什么,在想什么,喜怒不形于色,即使形于色你也看不清。

但是,明太祖的神秘感就很難營造出來,偏偏他不像劉邦那么灑脫,他很在意這些。在這幫老同事面前,他經(jīng)常感覺自己像是沒有穿衣服似得,雖然絕大多數(shù)的老兄弟都是非常尊重他的。所以,他一登基,就制定《大明集禮》,全力恢復(fù)漢族禮儀文化,因為漢家文化,講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今日且飲酒,白刃不相饒”,我給你們臉,你們得兜著,別給臉不要臉。蹬鼻子上臉,我就揍你、殺你、抄沒你。

比之唐宗宋祖,明太祖的起點確實低了很多,氣度也差了很多。所以,唐太宗知道“民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更加寬待老百姓。明太祖更加知道這樣的道理,進一步鉗制老百姓的思想和行為。老百姓家家有一本《明大誥》,人人要熱愛學(xué)習(xí)《明大誥》。老百姓穿什么衣服,干什么工作,去哪里,全部要管制,全部要計劃。宋太祖要求子孫后代“不殺士大夫”,皇帝與文官共治天下,成為千古美談。明太祖需要讀書人幫助他治理天下,又不信任他們,處處防著他們。需要文官,卻又不尊重他們,動不動就杖責(zé)他們。

03正統(tǒng)論和明朝的體制性貪腐

每一個新的朝代,都要做的三件事:改正朔、易服色、制禮樂。不如此,好像就不能體現(xiàn)正統(tǒng)性。正統(tǒng)是個非常飄渺的東西,沒有什么實際的意義,但是,對于統(tǒng)治階級能夠江山萬萬年地統(tǒng)治下去,實現(xiàn)一家之王朝的長治久安,是非常有意義的。

自秦之后,基本上都是通過造反上位的,如果不能證明自己的正統(tǒng)性,就無法徹底地根絕其他人的想法和蠢蠢欲動?;蕶?quán)的至高無上,當(dāng)然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你可以造反,別人當(dāng)然也可以造你的反?;食恼y(tǒng)性,就是要證明,這個江山,我造反可得,你們的造反,都是不可得也。

有史學(xué)家認為,千古以來,得國之正,唯有漢、明也。但是,正統(tǒng)與否,依據(jù)的是“君子大居正、王朝大一統(tǒng)”。明朝是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推翻了外族統(tǒng)治。雖然,后面其行不算是很符合道德的要求,并非為了大義而居天下,非為公也。但是,明朝力圖恢復(fù)漢家禮制,遵從儒家思想,崇尚理學(xué),道統(tǒng)是非常正的。所以,明朝的正統(tǒng)是毫無疑問的。

其實,一個王朝,正不正統(tǒng),其實是統(tǒng)治者自己內(nèi)心深處無法逾越的一道坎而已。老百姓其實是不關(guān)心你是否正統(tǒng),只要安居樂業(yè)、衣食無憂,那就是正統(tǒng)。不過是后世的史書如何評價而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凡是有進取心的君主,都是非常在乎歷史評價。這是一種敬畏之心,常懷此心,則做事必不會太離譜。

君子大居正,意思當(dāng)然是得天下者要以德服人,德行要好。太祖雄才大略,軍事才能更是過人,戰(zhàn)斗力非常強,能力方面沒得說。若是說他有德,必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韓林兒有話說,徐達、李善長、胡惟庸、藍玉等都有話說。這一下子正統(tǒng)說沒就沒嗎?那應(yīng)該也不是的,德字占不了,還有一個字“實”,業(yè)績方面有沒有可圈可點的。一個字:有。太有了,他作為民族英雄,抗擊了蒙古侵略者,一雪夷狄有國之恥。他結(jié)束了元朝末年軍閥割據(jù)的局面,結(jié)束了戰(zhàn)爭,避免生靈涂炭,拯救萬民于水深火熱之中。他鞏固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高句麗、琉球、安南等都奉大明為宗主國。由此知之,明朝的正統(tǒng)性是沒有問題的。

在籌備建國大典時,明太祖親自稟告上蒼,如果我是正當(dāng)?shù)幕实廴诉x,登基那天,天帝認可我,太陽普照大地,如果不認可我,雷雨交加。好在有個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夠進行天氣預(yù)報。否則,太祖恐怕也要像陳友諒一樣,選了一個臺風(fēng)天登基,自己弄得灰頭土臉,臣下也是泥水滿身,想想也不吉利。

歷朝歷代,都有腐敗。但是,各種腐敗加起來都沒有明朝的腐敗觸目驚心。有人把明朝的腐敗稱之為體制性腐敗,上下皆腐,朝野皆腐,大官大腐,小官小腐,無官不腐……

但是,想不通的是,別的人腐敗都可以理解。為什么皇帝本人也貪財如命,還要手下的官僚向自己行賄,內(nèi)帑庫銀已經(jīng)堆積如山,卻不肯用來做正事。我曾經(jīng)聽一個朋友講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幾個人合伙開公司(都是股東),其中一個人負責(zé)采購,卻大額地收受回扣。讓人驚得下巴都快要掉了??峙逻@種心態(tài),就是明朝一些皇帝的心態(tài)吧。

腐敗的原因,就是權(quán)力不受監(jiān)督。所以,形成明朝的體制性腐敗也正是因為皇帝、官僚的權(quán)力得不到有效的監(jiān)督和控制。

但是,千年以來,明朝并不是皇家店的第一任老板,也不是最后一任,明朝治貪力度最大,剝皮抽筋、草心人皮立于衙門之外,也無法扼住滾滾而來的貪腐之潮水。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重典并不是治貪最好的辦法。太祖規(guī)定,貪污50兩銀子的,就要砍頭。但是,效果適得其反,早上殺了一批,晚上又產(chǎn)生一批,貪官都不怕死嗎,不是的。每個人貪污,都是從小錢貪起來的,50兩是個很容易達到的貪污數(shù)字,一旦拿了錢,就意味著死神的逼近。那不如索性就多貪點,反正已經(jīng)回不了頭了。而且,為了達到法不責(zé)眾的目的,為自己找到更多的保護傘,便更加肆無忌憚地邊貪、邊讓別人貪了。

還有一點,刑律太苛,則徇情者勝。比方說,過馬路闖紅燈,扣6分、罰200元,即使沒有攝像頭,也很多人會舉報,審判的法官也沒有壓力。但是,如果闖紅燈,要殺頭,甚至剝皮抽筋的話,恐怕沒有人會去頂著巨大的壓力去舉報,審判的人,往往也會故意放水,饒過闖紅燈的人。

第二,官俸太少。我們知道,明太祖從骨子里厭惡官僚,所以他拼命壓低官僚的俸祿。據(jù)說,明朝的四品以上的官僚,勉強靠薪水度日,以下的官僚,尤其是京官,入不敷出。所以除了貪之外,沒有什么好的路子。

第三,官員不受尊重。明朝的官員是個高危職業(yè),很多人早上上朝,就跟家人做訣別,如果能順利返家,便彈冠相慶,開心的不得了。而且,隨時都可能被廷杖。就是,上班上著上著,突然不知道什么原因觸怒了皇帝,就會被拉出去,光著屁股,一頓揍。官員朝不保夕,沒有尊嚴(yán)的情況下,只能寄情于貪腐,來提高存在感和獲得感。


更新時間:2025-05-24 23: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