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騎馬一路狂奔,一個半時辰后,順利抵達大沽口碼頭。
果真如馮元飏所言,碼頭??苛烁黝惔粌砂儆嗨?,其中有一半是官府運輸專用的大船,一半是普通漁船。
糧食馬匹和飲用水大部分裝在漁船上,大船全部用來載人,隨著號角聲響起,這支船隊疾速駛?cè)氪蠛#戏胶坪剖幨幈既ァ?/p>
時值春季,海面上主要刮起西北風,一路上可謂順風順水。
從天津到南京的海上路程約為三千四百里,按照每日航行四百里的速度,抵達南京應該是九天之后,也就是三月二十八日。
歷史上,直到四月十三日夜,南京才知道北京陷落、皇帝殉國的消息,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才舉行登基大典,時間還完全來得及。
在海上還要漂泊幾天,朱慈烺也正好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好好靜下心來思考,到南京后怎么辦。
現(xiàn)在的大明王朝已如同風燭殘年的花甲老人,他穿越后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改寫歷史,不由得朱慈烺不小心謹慎。
歷史上,南明之所以沒能像南宋一樣,撐起半壁江山,短短二十年就迅速被滅亡,原因可謂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內(nèi)部黨爭不斷。明后期的黨爭貫穿于萬歷以后整個政治生活中,一直延續(xù)到南明。
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間黨爭基本上限于在朝、在野的官紳當中。弘光以后軍閥勢力介入,朝中文臣往往以武將為靠山,使黨爭變得更加復雜尖銳。
弘光政權(quán)從醞釀建立開始,就發(fā)生立福、立潞的爭議,所謂“立賢”、“立親”不過是表面文章,實質(zhì)上是不同利益集團為爭奪新政權(quán)壟斷地位的一場爭斗。
朝內(nèi)馬士英、阮大鋮和東林黨斗的死去活來。朝外,史可法在定策問題上猶豫不決,導致朱由崧乞援于武將。
弘光既立,高杰、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等江北四鎮(zhèn)以敗軍之將坐收“定策”之功,軍閥操縱朝廷的局面形成。
其次,是基本國策失誤。在弘光立國的一年時間里,朝廷上下全都沉浸在借用滿洲貴族兵力掃滅“流寇”的美夢中,但諷刺的是,最后卻是農(nóng)民軍一路支持南明政權(quán),擁明抗清達二十余年。
再次,是南明內(nèi)部的腐敗。史籍記載,朱由崧好酗酒好美人,不以國事為念。剛登基就大舉充實后宮。
掌握朝廷實權(quán)的馬士英、阮大鋮等人也是醉生夢死,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鬻官肥家,弘光朝廷的茍且偷安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然后,是財政收入困難。南明資產(chǎn)都集中在東林黨為首的官紳階層手中,掌握最多的錢卻不用交稅,導致南明財政直接崩潰。
最后,是皇室正統(tǒng)之爭。崇禎死后,幾個皇子下落不明,導致大明沒有法理上的正統(tǒng)。
史可法為首的東林黨支持潞王、而馬士英和江北四鎮(zhèn)支持福王。馬士英搶先一步擁立了福王登基,卻埋下了不和的種子。
自福王弘光政權(quán)后,各地相繼有潞王、益王、靖江王等人稱帝或宣布監(jiān)國,爭斗得你死我活。
總結(jié)起來,就是軍閥腐敗,皇室內(nèi)訌,黨派斗爭,士族階層坐大,百姓民不聊生。
想要破局,還得對癥下藥,逐項解決。
好在,隨著自己重生穿越,大明正統(tǒng)的問題解決了,當務(wù)之急,是盡快遴選一批能臣干將,搭建班子,輔助自己穩(wěn)住局面。
像李邦華、李若璉、馮元飏等自己嫡系就不用說了,必須委以重任。細數(shù)南明的文臣武將,有名望且有才干的屈指可數(shù),必須提前盤點一下。
史可法,南京兵部尚書,東林黨左光斗的得意門生,崇禎自縊、弘光尚未登基之前的大明核心,在南明群臣中威望極高。
揚州十日,帶領(lǐng)軍民抗擊清軍,身死殉國殉國。其人清廉忠義,但行事優(yōu)柔寡斷,沒有戰(zhàn)略眼光??梢杂茫荒苤赜?。
馬士英,鳳陽、廬州總督,弘光朝廷兵部尚書。結(jié)黨營私,貪財斂財,跟阮大鋮沆瀣一氣,是很多人都公認的奸臣。
但馬士英雖然貪,但卻頗有骨氣。弘光政權(quán)覆滅后,馬士英因為跟阮大鋮私交甚好,各方勢力都不能容他。
然而即便如此,馬士英依舊沒有投降清朝,在浙江一帶繼續(xù)組織抗清義軍,直到最后被叛徒出賣被害。
像這種能搞錢還頗有骨氣的權(quán)臣,對于朱慈烺來說也有可用之處,可以讓他做黑手套,幫自己搞錢,替自己扛罵名,幫自己對抗東林黨,萬一犯了眾怒還可以推他出來背鍋。
即便如此,南明滅亡跟馬士英結(jié)黨營私有很大關(guān)系,可以選擇性使用,但絕不能重用。
阮大鋮,朱由崧登基后,在馬士英力薦下官至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反復小人,三姓家奴,南京城破后降清,隨清軍攻仙霞關(guān)時死于道途。必須除掉。
錢謙益,東林黨魁首,弘光朝廷的禮部尚書,結(jié)黨營私,排除異己,只知爭權(quán)奪利,一個貪生怕死的愛國者。
清軍攻破城池,妻子柳如是勸他一起投河自盡,錢謙益一句“水太冷,不能下”讓他成為世人恥笑的對象,此等誤國殃民的貨色,絕不能用。
左良玉,擁兵二十萬割據(jù)武漢,崇禎求他勤王救駕時,他選擇按兵不動。而當崇禎于煤山自縊后,他卻又痛苦哀嚎,悔恨到哭泣吐血。
弘光元年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順江東下,掀起內(nèi)戰(zhàn),最后病死在途中。此人德不配位,不能重用,但不能不用。
高弘圖,弘光政權(quán)戶部尚書,忠義清廉,不結(jié)黨不營私,口碑很好,雖然不是什么濟世之才,但在東林黨中算難得一用的人才,可以將就著用。
姜曰廣,弘光朝廷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永歷三年正月,南昌在被圍困八個月后,最終被清軍攻破,姜曰廣拒絕部下突圍的建議,大喊道:“吾今日不死,尚何待!”,帶領(lǐng)全家三十二人自殺殉節(jié),可用。
張慎言,弘光朝廷吏部尚書,頗有才干,在當?shù)睾苡忻?,可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