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子,以令不臣。
黃承彥暗自贊嘆,這個說法,既強調了迎奉的態(tài)度,也指明了其中好處,朗朗上口,堪稱精絕。
他望向司馬徽與龐德公,兩人也連連點頭。
在與諸葛亮一月有余的相處中,三人也是逐漸發(fā)現(xiàn)了他的才氣,而諸葛亮今日之言,無疑將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再度拔高。
黃承彥:此子有群逸之才,英霸之氣,必為人杰!
龐德公:此子胸懷大志,腹有良謀,乃經(jīng)天緯地之才!
司馬徽:此子,好!
“諸葛之論,當屬最佳!”崔鈞毫不吝嗇夸贊,也是打心底佩服這個比他小的少年。
“吾等拜服!”孟建和石韜齊聲拱手。
單福雖沒那么默契,但他的禮節(jié)最為殷懇。
被眾人一夸,諸葛亮頓時小臉一紅,這明明是兄長提出來的,接受這些褒贊的應該是兄長才對。
可惜兄長不愿出頭,諸葛亮再度按捺住將事實說出的沖動,淡定地端起那杯滿茶,送到嘴巴細細來品。
即便絲絲顫動令茶水溢出了些,他也佯裝無事發(fā)生。
崔鈞好奇道:“諸葛兄,如此精妙的比喻,汝是如何想得的?!?/p>
諸葛亮一尋思,這點倒是可以說是兄長那學的。
“家兄諸葛巡平日最善以物喻理,亮不過是耳濡目染而已。”
這話聽上去多少有點陰陽,崔鈞眉頭緊皺:耳濡目染就能這樣了。
在座之人只有黃承彥見過諸葛巡,他當即附和:“諸葛子謙著實有趣,只不過他志在耕鋤,而非山野爭鳴?!?/p>
單福靜靜地聽著,內心形塑著諸葛亮兄長的形象:能潛移默化影響諸葛亮,令其受益匪淺,必是學識極為豐富;能得黃公贊許,定有其過人之處。
荊襄果真臥虎藏龍,或可尋一機會,去拜訪一趟。
十月的風漸漸涼卻,穿梭在黃綠林間,發(fā)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其間還伴有高談闊論,爽朗笑聲。
直到日頭偏西,聚會也是到了散場時分。
諸葛亮忽然記起兄長說過要邀請單福去家主做客,那就擇日不如撞日吧。
“單兄,汝到荊州也有數(shù)日了,崔兄孟兄都招待過了,今日便去寒舍小聚吧?!?/p>
單福聽了,心中一喜。
“恭敬不如從命!”
林默小聲游到一旁,小聲道:“小主,尚未預備多的飯菜,是不是下次早約?”
“若是如此,你就餓著?!?/p>
說罷諸葛亮與單福攜手向前,留書童一人愣在原地,風中凌亂。
……
諸葛宅邸,霧氣從廚房逸出,充斥著走道,數(shù)道人影在薄霧中忙碌。
“過火了過火了,紅云快退些!”
“冬兒,將竹簽遞我!”
“蘭兒,你準備好麻兜,準備濾漿!”
諸葛巡有條不紊地指使著諸位幫手,經(jīng)過數(shù)次試驗,幾人的配合也愈發(fā)默契。
淡黃色的豆?jié){從沸騰轉為平靜,不多時便結出一層薄痂,諸葛巡用刀沿鍋劃開,再用事先備好的竹簽從中間挑起。
一張半透明的豆皮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
諸葛蘭瞪大了雙眼,“神奇神奇,這是何物!”
“既是從豆?jié){中來,自然叫豆皮。”
“是黃豆皮變的嗎?能吃嗎?”諸葛蘭問出最關心的問題。
“何止能吃,簡直是人間美味!”
諸葛蘭望著薄如蟬翼的豆皮,看著諸葛巡將它如衣裳般晾起,還是很難把它和人間美味劃上等號。
片刻功夫,諸葛巡足足撐起五張豆皮,看著船帆般排布著的豆皮,也頗為高興。
終于成了!接下來,就是正事了。
兩姊妹將麻兜攤在竹籃上,諸葛巡用瓢將絮狀的豆?jié){舀入其中。
正忙碌的時候,諸葛亮回來了。
“兄長,阿姊,你們在忙活什么?”
諸葛巡挽著袖子,朝廚房外望去,除了諸葛亮和林默,還有一張陌生面孔。
“將它靜置等待凝固,可以休息了?!敝T葛巡說著走出廚房。
“兄長,這位是潁川單福,單兄,家兄諸葛巡,字子謙。”
“幸會幸會,舍弟常提起單兄,請書房用茶?!?/p>
三人步入書房,這書房是諸葛一家共用的,既有諸葛亮的典籍竹簡,也有諸葛巡懸在空處的圖紙絹帛,有點琳瑯滿目的感覺。
“亮疏懶成性,書房凌亂,單兄莫要見怪?!?/p>
“不敢?!?/p>
三人臥席而坐,諸葛巡方才細細打量一眼眼前人。
他身著素袍,發(fā)髻斜梳,形象與上次三弟所述已有較大改觀,也看不出什么頹廢痕跡,倒是俊朗的面容不輸自己,眉宇間帶著溫潤之氣,給人一種安心踏實的感覺。
不過他坐姿過于端正,稍顯拘謹,這是將踏實留給了別人,不安留給了自己。
“聽聞單兄剛到襄陽不久,不知從何處來?”諸葛巡問。
正在打量諸葛巡的單福一聽,忙答:“自南陽而來。”
諸葛巡面闊與諸葛亮有幾分相似,只是眉宇略寬,濃眉平舉,不似諸葛亮那般銳意神俊。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諸葛巡那雙烏黑深邃的眸子,加上三言兩語的問話,好似要將他看透一般。
隱姓埋名,漂泊數(shù)年,他還是第一次有這種心悸之感,即便在水鏡先生和龐德公那,內心也未如此焦灼。
諸葛亮也看出單福不是很放得開,便輕拍他一下。
“單兄與我兄弟皆是飄零至此,客居荊州,你我既一見如故,權當這是自家一般,觀書用茶,悉請自便。”
單福拱手謝禮,“感激不盡!”
“三弟說得及時,所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權當自家一般!”諸葛巡也附和道。
只不過他話音剛落,諸葛亮與單福便怔怔地盯著他。
“兄長,這話出自哪位圣賢?”
諸葛巡一愣,壞了,情緒醞釀到位,經(jīng)典名言脫口而出,總不能說是未來的大詩人作的吧。
“我記不得了?!敝T葛巡只好耍賴,諸葛亮倒信以為真了,兄長平日里就是這般性子。
但單福可不這么想,聯(lián)系到諸葛亮所述的兄長為人,他不僅謝絕了劉使君的招攬,還親事耕鋤,今又見識如此多的奇藝繪圖,一個謙恭、博學、務實的長兄形象悄然屹立。
諸葛氏真不愧瑯琊望族,弟弟如此出眾,兄長也不遑多讓。
好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啊!
“諸葛兄長博學多識,單福佩服!”單福與諸葛亮年紀相仿,便也以兄長相稱。
諸葛巡心說讀書人就是愛虛禮,一口一個欽佩拜服,其實大多數(shù)是不服的,不然也不會有文人相輕那句話。
不過如果說話的是徐庶,他是信的。
“聽說南陽富庶,不知比這襄陽如何?”諸葛巡問。
哪知單福重重嘆了口氣,像是提起他積郁已久的沉重心事。
“過去確實如此,只是袁術囤南陽時,大肆征斂,以致民生凋敝,加上連年天災,疫病橫行,福親眼所見那民不聊生的場景,南陽也早不是那富庶帝鄉(xiāng)了?!?/p>
諸葛巡與諸葛亮對視一眼,兩人各自詫異,想不到南陽的百姓,也沒比自家徐州好多少。
同是天涯淪落人,還真是到處都是。
……
求收藏,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