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哭得幾度昏厥,卻也只能看著那尚且年輕的兒子靜靜地躺在棺材里,了無生息。
最后我注視那棺材被越抬越遠,直至消失在我的視線中,亦如當初那孩子離開的背影。
難產(chǎn)后的太子妃終是元氣大傷,太子下葬一月后,太子妃也撒手人寰。我將太孫接入宮中,
由我親自撫養(yǎng),魏延為他親自取名,名為昭,魏昭。在孩子們的陪伴下,
我逐漸走出了失去長子的悲痛。4.正昭十一年。魏暄年十八,本應如同他的兄長一樣,
在此年紀開始步入朝堂,但魏延仍壓著他在上書房讀書。不知道是朝堂上的大臣說了些什么,
一日,魏延給十五歲以上的皇子都封王,建府出宮。剛出宮的少年很是激動,但激動消去,
他似乎懂了點什么。魏暄才智比不得自己的兄長,他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整日努力,
但卻始終比不上柳妃所處的三皇子。秋狩之時,眾皇子去狩獵,等到回來時,
我卻看到了一身血的魏暄。在這次狩獵,魏暄被發(fā)狂的馬匹甩下,還被瘋馬踩斷了腿,
從此只能與輪椅相伴??粗?jīng)活蹦亂跳的孩子如今形容憔悴,我的心仿佛被撕裂。"母后,
兒臣的腿...是不是再也站不起來了?"魏暄躺在床上,眼中含淚。我強忍淚水,
握住他的手:"暄兒別怕,母后一定會找最好的大夫治好你。"而魏延,
只是匆匆來看了一眼,便又被朝中事務絆住了腳步。臨走前,他對我說:"好好照顧暄兒,
朕改日再來看他。"這一改日,就是三個月。這三個月,我不是沒有查過,哥哥也暗中去查,
馬會發(fā)瘋,是有人指使馬夫放了東西,等我們找到那馬夫,他已經(jīng)離開京都,按照線索尋去,
只找到了馬夫的尸體。一如當初,天衣無縫。而三個月后,我等到的確實三皇子被封為太子。
最初是朝堂上,一些大臣開始上奏,請魏延立太子。吵了一個多月,
魏延就開始與大臣商議立儲之事,最終決定立柳妃所生的三皇子為太子。初初聽到時,
我不可置信,這些年,那些大臣不是沒有上奏立太子,但都被魏延含糊過去。但這一次,
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