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春節(jié),趙家院子里張燈結彩,紅彤彤的燈籠在寒風中輕輕搖曳,映照著嶄新的磚瓦房。秀蘭站在堂屋門口,望著院子里來來往往的鄉(xiāng)親們,眼眶不知不覺又濕潤了。
"秀蘭啊,你這房子蓋得可真氣派!"隔壁李嬸拉著她的手,眼里滿是羨慕,"這磚墻,這大玻璃窗,比城里人住的都不差哩!"
秀蘭抹了抹眼角,聲音有些哽咽:"都是大山有本事,這些年在外頭沒白吃苦。"
記憶像潮水般涌來。1980年,小虎出生那年,他們一家還擠在村東頭那間低矮的土坯房里。屋頂漏雨,墻壁透風,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熱得像蒸籠。那時候,趙大山是村里有名的老實人.可家里窮得叮當響。
"媽,你看我貼的福字正不正?"十三歲的小虎舉著一張倒福字,興沖沖地跑過來打斷了秀蘭的回憶。
秀蘭幫兒子整理了一下嶄新的藍布棉襖,那是用大山從縣城帶回來的布料做的。"正著呢,我兒子真能干。"她摸了摸小虎的腦袋,心里暖融融的。
"小暖呢?別又跑出去玩了。"秀蘭朝屋里張望。
"在廚房幫奶奶包餃子呢!"小虎說完,又跟兔子一樣跑開了。
廚房里熱氣騰騰,王老太正手把手教六歲的小暖捏餃子褶。"對,就是這樣,拇指壓一下,食指推一下..."老人家的聲音溫和而耐心。
小暖學得很認真,小臉被蒸汽熏得紅撲撲的。她忽然抬頭問:"奶奶,以前過年我們也包餃子嗎?"
王老太手上的動作頓了頓,嘆了口氣:"包是包,可哪有現在這么多肉餡啊。以前能包點白菜餡的就不錯了。"
趙殿斌老爺子坐在灶臺旁的小板凳上,一邊添柴火一邊接話:"你爸小時候,過年能吃上白面餃子就是福氣了?,F在可好,肉餡管夠,還有蝦仁,真是趕上好時候了。"
院子里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趙大山領著幾個村民參觀新房。他穿著嶄新的藏青色中山裝,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這房子我可是按城里圖紙蓋的,"趙大山指著房檐下的排水管說,"你們看這個,下雨天水直接排到下水道,不會弄濕墻根。"
"嘖嘖,真講究。"村民們紛紛贊嘆。
"大山哥,這得花多少錢?。?年輕的柱子忍不住問。
趙大山笑了笑:"攢了七八年呢。我在建筑隊干活,秀蘭在家養(yǎng)豬養(yǎng)雞,一分一毛地攢。"他說得輕描淡寫,但只有秀蘭知道這些年他吃了多少苦。
1988年,小暖出生第二年,趙大山決定去縣城打工。臨走前一晚,秀蘭給他收拾行李,偷偷抹眼淚。
"別擔心,我跟著建筑隊干,工錢比種地強。"趙大山安慰她,"等攢夠錢,咱們也蓋磚房,讓你和孩子住得舒舒服服的。"
"我不用住什么磚房,只要你平安回來就行。"秀蘭把幾個煮雞蛋塞進他的包袱里。
趙大山一走就是幾年。他跟著建筑隊輾轉各個工地,從搬磚的小工做起,工頭見他老實本分.才讓他當保管員.他省吃儉用,每個月只留幾塊錢買肥皂牙膏,其余全部寄回家。
秀蘭在家也沒閑著。除了照顧孩子和公婆.她還養(yǎng)了兩頭豬和十幾只雞。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喂豬喂雞,然后下地干活。傍晚回來,又要準備第二天的豬食。冬天地里沒活.在家給毛衣貼片掙錢.真是沒少遭罪.
"咱們該準備蓋房子了。"1992年春天的一個晚上,趙大山突然對秀蘭說。他從床底下拖出一個鐵皮盒子,里面整整齊齊地碼著一疊疊鈔票。一共8600塊.
秀蘭驚呆了:"這么多錢!你什么時候..."
趙大山得意地笑了,"加上你養(yǎng)豬賣的錢,夠蓋五間大瓦房了。"
接下來的大半年,趙大山利用農閑時間,帶著幾個幫工開始建房。他親自設計圖紙,嚴格把關每一道工序。秀蘭則負責給工人們做飯,每天變著花樣準備伙食。
"工錢給不了太多,飯得讓人家吃飽吃好。"她總是這么說。
直到臘月,新房終于落成了。紅磚青瓦,玻璃窗亮堂堂的,水泥地面平整光滑。最讓秀蘭驚喜的是,趙大山還特意在臥室里砌了個火炕,"知道你怕冷,這樣冬天就不怕了。"
除夕那天,全家人在新房子里吃了第一頓團圓飯。趙殿斌老爺子抿著小酒,感慨道:"我活了六十多年,沒想到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
王老太也紅了眼眶:"要是早些年有這樣的房子,你爸的肺病說不定就不會那么重了..."
秀蘭連忙岔開話題:"爸,媽,嘗嘗這個紅燒肉,我按您教的方法做的。"
年夜飯后,趙大山神秘兮兮地把全家人叫到院子里。只見他從口袋里掏出幾根細長的東西,用火柴一點——"嗤"的一聲,絢麗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
"哇!"小虎和小暖興奮地跳了起來。
"縣城買的,說是叫什么'魔術彈'。"趙大山摟著秀蘭的肩膀,"以后每年過年,咱們都放煙花。"
春節(jié)過后,趙大山又忙碌起來。他請人在院子里砌了圍墻,打了口深水井,還在后屋房后蓋了豬圈和雞圈。秀蘭看著日漸完善的家,常常站在院子里發(fā)呆,生怕這一切都是夢。
"想什么呢?"一天傍晚,趙大山從背后抱住正在喂雞的秀蘭。
秀蘭轉過身,把臉埋在他胸前:"我就是...就是覺得像做夢一樣。以前那破房子,下雨天屋里擺滿盆盆罐罐接漏水,冬天風從墻縫往里灌...現在..."她的聲音哽咽了。
趙大山輕輕拍著她的背:"這才剛開始呢。我聽建筑公司的領導說,以后農村會越來越好。等過兩年,咱們再買臺電視機,讓孩子們也能看動畫片。"
秀蘭破涕為笑:"你就慣著他們吧。"
夕陽的余暉灑在新房子的玻璃窗上,折射出溫暖的光芒。院子里,小虎正在教小暖跳繩,兩個孩子銀鈴般的笑聲在春風中飄蕩。豬圈里,兩頭小豬哼哼唧唧地爭食;雞圈中,母雞們"咕咕"叫著,時不時下一顆蛋。
秀蘭擦干眼淚,深吸一口氣。這嶄新的房子,這紅火的日子,都是她和丈夫用雙手一點一點掙來的。雖然前面的路還長,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進屋吧,該做晚飯了。"她挽起趙大山的胳膊,朝那扇明亮的玻璃門走去。